扶持农业产业化和特色农业
除了强调粮食生产,本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还指出,要“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和培育农村流通主体”,并且“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拓展非农就业增收空间”。
此前,2007年的一号文件就已经指出,将“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并“大力发展特色农业”。2007年,中央财政安排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资金38.8亿元,扶持产业化经营项目1458个,建设经济林、花卉、药材等农业种植基地33.89万亩,发展水产养殖71.2万亩。
财政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日前表示,2008年中央财政将继续加大农业产业化项目的投入力度,通过扶持具有明显竞争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的产业化经营项目,促进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发展区域主导产业,推进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2008年中央财政扶持的农业产业化重点产业则包括:专用小麦、专用玉米、优质水稻、高油大豆、棉花、名优经济林、蔬菜、名优花卉、畜牧、淡水水产等。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因为农业不仅具有食品保障功能,而且具有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功能。而我国各农业区域由于自然资源迥异,比较优势突出,也能保障各自特色农业的壮大。
2007年一号文件指出,要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而专、新而奇、精而美的各种物质、非物质产品和产业,特别要重视发展园艺业、特种养殖业和乡村旅游业。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支持、示范带动等办法,支持“一村一品”发展。加快培育一批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专业村、专业乡镇。
农业金融建设快马加鞭
2008年,服务农业的金融体系、期货市场也将发挥更大的辅助作用。
农村金融资源供给不足是长期困扰我国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难题。温家宝同志曾指示,要推进农村金融组织创新,降低准入门槛,积极培育多种形式的小额信贷组织;同时,积极发展农业保险。
2007年的一号文件中提出,要加快制定农村金融整体改革方案,努力形成商业金融、合作金融、政策性金融和小额贷款组织互为补充、功能齐备的农村金融体系,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担保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三农”的信贷投放。
全国各地正在积极探索适合当地的创新型金融组织形式,如吉林就出现了可以向农民提供便利贷款的“农村资金互助社”。
从农业保险来看,2007年实现了历史的突破。商业保险更多地介入到政策性农业保险领域中,根据人保财险的数据,其2007年9月初实现的农险保费收入,是2006年全年农险保费收入的5倍多,并已经超过了2006年全国各保险公司农业保险的保费规模;其他多种形式的农业保险也在逐步探索中。
此外,涉农的期货市场也在蓬勃发展,农民从期货市场中获得的收益也越来越多。棕榈油期货10月29日在大连商品交易所上市,至此中国期货市场上市交易的涉农品种已达12个。而据大商所总经理刘兴强介绍,2008年早些时候还将争取上市我国第一个畜产品期货——生猪期货,这对平抑猪肉价格波动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