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一五”发展思路与目标
(一)发展思路
“十一五”期间,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思路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战略思想,加强产用结合,做大产业规模;促进自主创新,提高产业竞争力;健全产业链条,大力发展软件服务;完善发展环境,确保产业可持续发展。
加强产用结合,做大产业规模。以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信息化建设、改造传统产业为主要目标,培育骨干企业和拳头产品,营造良好的应用市场环境,大力发展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需要的软件产品和系统,提高自主软件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加速国际化进程,积极开拓国外市场,大力发展软件外包,做大软件产业规模。
促进自主创新,提高产业竞争力。以企业需求为主导,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体系的完善与发展,完善市场环境,促进软件产品应用,建立以企业为中心的完善的产业创新体系。推动建立公共软件开发平台和软件测试平台,吸引和培育领军人物和实用人才,加大对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以及国家安全等领域核心基础软件的研发,提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软件和应用系统开发水平,增强我国软件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竞争力。
健全产业链条,大力发展软件服务。加大建立从基础软件、支撑软件、各类应用软件到软件服务和系统集成的国产软件产业链的力度,解决国内产业链各环节中发展不均衡、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等问题。大力发展软件服务及系统集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形成顺畅的软件技术成果和产品进入市场的产业化渠道和良好运行机制,保障国产软件、软件服务及系统集成的健康发展。
完善发展环境,确保产业可持续发展。加强政策法制化建设,力争出台软件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条例等法律法规,推动产业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加大优惠政策的落实力度,进一步改善投融资、政府采购、人才培养等环境,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完善产业统计指标体系,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发展目标
1、市场目标
软件产业国内市场销售额以30%左右的速度持续增长,2010年突破10000亿元大关;软件出口超过100亿美元;
2、结构调整目标
软件服务及系统集成在软件产业中的所占比重进一步提高,“十一五”形成若干软件年销售额超过50亿元的软件骨干企业,培育更多软件著名品牌;
3、技术创新目标
国产基础软件关键产品和核心技术得到突破,与国产支撑软件、国际主流支撑软件相匹配,并实现一定的产业价值和规模,其中国产软件和信息服务占国内市场65%以上;
4、人才队伍规模目标
在未来5年内从业人员达到230万人左右。
四、发展重点
(一)基础软件
以我国电子政务等信息化工程建设为契机,加大对自主基础软件研发资金的投入力度,重点支持面向网络应用环境的可信服务器操作系统、桌面Linux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中间件、办公套件和开发环境及其它基础类工具软件的开发应用,尽快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软件技术,提升国产基础软件成熟度。
(二)信息安全软件
继续保持在防火墙、防病毒和入侵检测等领域的优势,大力促进高端产品发展。研制安全基础软件产品,推动包括安全管理、内网监控、外网防护等信息安全防护软件平台的研发和产业化,提高国产软件在信息安全领域的市场份额,逐渐建立起自主可控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三)行业应用软件
重点发展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医疗、电子制造和农村信息化、城市及社区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物流信息化、远程教育等领域行业应用软件,提高国产应用软件的技术水平和集成服务能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
(四)嵌入式软件
面向移动通信、汽车电子、数字电视、信息安全等重点领域,积极开展符合开放标准的嵌入式软件开发平台、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开发,继续加大嵌入式软件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推动整体跨越与自主创新的实现,为促进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五)软件服务
以全球软件服务与外包转移为契机,加快建设国家软件服务与外包公共支撑平台,积极打造软件服务与外包国家公共品牌,建立健全相应的知识产权、信息安全保护体系,大力培育服务人才,扶持骨干软件服务与外包企业发展,做大做强软件服务与外包产业,扩大软件服务与外包在软件产业中的比重,优化和完善产业结构。
(六)数字内容处理
积极发展益智健康、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国产动漫和游戏软件等数字内容产业,促进文化产业与信息产业的互动融合,弘扬中国优秀文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国民经济发展。
(七)智能中文信息处理软件
促进中文信息处理的智能化、人性化技术发展,形成面向智能中文信息处理的技术及产业竞争能力,保持我国在该领域的优势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