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防科工委船舶行业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张相木明确表示,目前我国船舶工业面临较大风险,必须加强产业素质的提升,推进战略转型。同时,船舶行业专家指出,随着全球船舶制造产能释放和各种造船新标准的实施,船舶市场或将出现“拐点”。
风险紧逼船舶业
虽然,今年上半年我国船舶工业各项指标大好,截至2007年6月底,我国手持船舶订单已突破1亿载重吨,同比增长107%,但是,目前六大挑战紧逼我国船舶制造行业。
“一是世界造船竞争更加激烈;二是国际船市调整压力加大,世界造船能力快速扩张,供需矛盾将成为突出问题;三是国际造船规范、标准不断升级,我国船舶工业应对能力面临严峻考验;四是人民币持续升值,汇率风险不断增大;五是人力资源紧缺问题日益突出,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压力;六是利率上调等宏观政策方面的风险因素增加。”张相木指出,人民币汇率已处于上升通道中,贷款利率的上调将导致造船企业,特别是新建船厂财务费用支出大幅增长。
另外,“虽然最近一轮出口退税调整基本没有影响船舶工业,但是国家为减少贸易顺差,降低出口退税的政策导向已非常明确,不排除再次调整的可能。”张相木说。
另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世界集装箱、油品等航运市场景气度不足,由此预测,“世界造船业的高峰即将过去,低谷即将到来。”
2008年或现“拐点”
实际上,除去航运市场船东刚性需求外,“今年船舶订单较去年又大幅增长的原因之一,是许多船东‘赶场’所致。”中国船舶重工经济研究中心李赪向记者表示,近期国际上推出的造船新规范规定,2008年后签订的合同将按新规范执行,造成了部分船东预支运力,提前下订单。因此,“明年可能订单量有所回落。”她说。
对此,张相木从另一角度分析表示,新规范将带来两大挑战。其一是“考验船企的设计能力、管理水平、工艺条件。对于一些生产条件相对落后、管理比较粗放的造船企业来说,可能带来生产拖期等一系列问题。”张相木说。
其二是新规范新标准带来了近10%的成本增加。目前,“船市好,这部分成本主要转嫁给了船东,一旦船市回落、船价下滑,就会给众多的企业带来较大的成本和经营压力。”张说。
他认为,国际造船市场如果出现严重的供需失衡,一方面将引发过度竞争,船价下滑,使船厂接单面临困难,产能利用率下降,盈利空间大幅缩小;另一方面可能导致船厂在交船时会遇到更多的麻烦和困难。尤其“对于新建造船基地和新兴造船企业,手中持有大量订单,如果应对不当,可能会面临生死考验。”张说。
但是,中信建投高级分析师高晓春认为,国际船舶市场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但出现“陡降”的可能性不大。 (记者 于祥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