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要力保国内供给,另一方面却必须掏腰包从国际市场高价购进然后低价售出。记者昨天通过相关渠道了解到,在国际油价高位运行的背景下,国内决策机构和炼化企业正在承受着越来越大的维稳压力。某证券机构预测,鉴于今年国内CPI持续高企且下降困难重重,“预计在年内成品油价格不会作出调整。”
国际油价处于高位
国际市场方面,26日原油期货价格早盘一度大幅下跌,但此后机构投资者逢低买入,导致油价尾盘重返每桶80美元高位。当天收盘时,纽约商品交易所11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上涨77美分,收于每桶80.30美元。
近年来,国际油价不断攀升。2003年平均价格是每桶28.4美元;2004年涨到了平均每桶41.47美元并冲破了每桶50美元大关;2005年更是先后突破60美元和70美元大关;2006年国际油价持续在70多美元的高位徘徊;7月中旬,国际油价飙升到每桶77美元。
2007年的国际油价虽然没有像2006年那样高开高走,但却在进入夏季燃油高峰期后一路上扬。在8月份突破历史最高点,9月份又连续突破历史最高位,超过每桶83美元。因此,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国际原油价格长期仍为涨势。
国内油价没有异动
在国际油价一路飞涨的趋势下,对进口原油依存度超过40%的中国影响极大。此前曾经传出消息,国内炼化企业要求提高成品油零售价格,以减少因国家控制零售价格而给企业造成的政策性亏损。但是国家发改委予以否认,并且从目前来看,油价没有异动。
不久前,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切实做好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工作。这一通知是在国家发改委此前表态“年内原则不再出台新提价措施”基础上展开的。
有分析师认为,“如果没有CPI干扰,估计国内成品油价格早在国际原油价格达到80美元/桶之前就上调了。”在通货膨胀的预警下,国家定价必须慎之又慎。
确保生产供给正常
目前在“供应未增、需求却涨”的局势下,国内不少地区的成品油供应已现紧张。据某权威行业网站的监测显示,目前重庆、郑州、武汉、烟台、苏州等地的成品油市场,都一定程度地出现“需求依然旺盛、但资源供应却显不足”的情况。
因此,国家发改委等部委正在通过一定手段来稳定国内石油炼化企业的进口渠道,确保国内生产供给正常。
据悉,中石化华东销售分公司上周组织协调了两船共计6万吨进口汽油。其中第一船3万吨93号汽油将主要供给上海市场,另一船则将在浙江投放市场。“中石化炼油能力目前已几近饱和,但市场供应仍有一定缺口,这是其此次‘亏本’进口成品油的背景。”中国石油大学石油专家庞昌伟指出。(记者 张晓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