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市场可以从美国次贷危机的打击中快速缓过神儿来,但整个全球经济却难以在短时间内走出通货膨胀的阴霾。”在美国次级房贷危机引起全球股市暴跌、各国央行纷纷出手救市时,路透社的这句评价却说出了目前很多国家面临的“更大的威胁”。今年以来,全球性的粮价上涨带动了各国物价攀升,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到中国人民银行的所有中央银行都在担忧全球性的通货膨胀卷土重来。
一场全球性的物价上涨
在美国国内信贷危机如此严峻的情况下,美联储仍迟迟不愿减息。因为在美联储看来,与信贷危机相比,保持对通胀升温风险的警惕性更重要———6月,美国食品价格的涨幅是4.1%。同一时期,欧元区的食品价格涨幅为2.1%,英国更高达4.8%,德国的牛奶供应者和意大利的面食制造者也宣布,牛奶制品和面食将分别在年内涨价50%和20%。
如果说欧美的通胀目前尚属“温和”,那么很多国家可以说已越过了警戒线。今年6月南非通货膨胀率达到了6.4%,为过去四年来的最高水平;韩国自4月以来,全国消费物价指数每月的增长率都在2.5%以上;在俄罗斯,7月份面包价格就上涨了30%,8月猪肉价格上涨了15%;巴西、印度的物价上涨也都超出了政府的心理防线。
从3.4%到4.4%,从5.6%再到6.5%,中国的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已经连续四个月创下新高。家住北京的王阿姨看着超市里的肉价和菜价一个劲儿地只见涨不见落,担心地对记者说:“现在这种涨法总是让我想起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那会儿,那时候的物价也像现在涨得这么厉害1
食品和能源价格大涨并非根本原因
很多分析人士认为,此次全球主要经济体普遍出现的通货膨胀主要是由食品价格上涨引起的,但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看来,食品和能源价格的大涨既不是这一轮全球性通胀的根本原因,也并不能展示未来通货膨胀的全局。
IMF首席经济学家约翰逊认为,这轮通胀压力与全球经济增长步伐加快有关———“如此快的速度扩张,怎么会没有通胀压力?”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所钟伟教授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也表示,经济增速过快引起的供求不平衡是我国现在GPI高的原因。今年第二季度中国GDP的增长率将近12%,经济的快速运行必定导致需求膨胀、供给紧张。2003年—2004年那一轮的经济增长速度过快就体现在能源价格的上涨,当时煤电油短缺,与现在肉禽蛋涨价体现需求过度膨胀的道理一样。
经济全球化也是物价持续走高的一个重要原因。IMF前首席经济学家、哈佛大学教授肯·罗戈夫说:“市场过去总认为,经济全球化抑制了价格的上扬,但这个阶段可能已经结束。”IMF的数据显示,在过去10年,从发展中国家进口的低价产品抑制了美国的通胀率。但随着发展中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和工资水平的上升,不可能持续向世界提供廉价消费品。同时,全球化虽然降低了物价,但也导致竞争加剧,促使一些原材料价格上扬。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曾说:“过去20年,世界主要央行都大体成功地控制住了通胀。”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各国关心的话题不是通货膨胀而是通货紧缩。各个央行轮番调低利率,在世界范围内创造了一个过于宽松的货币环境,使得全球资金流动性过剩。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武康平教授告诉记者,“过去几年,实际货币供应量是在不断增加的,通货膨胀的压力早就累积了起来,有合适的机会就会爆发。”而全球资金流动性过剩,使得难以计数的热钱游荡在世界各地,更加剧了各国的通胀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