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谁在中国搞垄断?要解答这道大题,王志乐压力不小。
9月9日,王志乐领导的商务部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发布了《2007中国外商投资报告》(下简称《报告》),此时距全国人大表决通过《反垄断法》还不到十天。这份报告的出台被解读为中国官方对“中国尚无行业被外资垄断”这一论断的正式回应。
“相当一部分西方发达国家的外资并购占吸引外资的比例在70%以上,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比例是30%,中国不到3%,外资非但没有形成垄断,反而并购不足。” 长期关注反垄断立法的北京通力律师事务所律师马光远认为,商务部高调否认外资垄断,正是基于这样一个背景。
希望《报告》转变对外资的认识
“目前的中国是经济安全度最高的时期,判断外资垄断的依据是经济安全的程度,按照这一现状,不存在中国有行业被外资垄断的说法。”身在厦门的王志乐在电话中对记者说。
王志乐认为,他的结论源于对外资并购数量的分析和性质的分析。首先,在中国集中度比较高的几十大行业中,外资并购的行业并不多,仅局限于日化、钢铁、IT等,虽然外资在这些行业的市场份额逐年加大,但主导地位的仍是国有企业。其实,就并购的性质来说,没有打破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因此不存在对中国经济造成安全隐患。
《报告》中称,首先,同一行业内的外资企业之间也存在竞争,不应当把一个行业所有外资企业加在一起作为一个市场竞争主体来做判断;其次,外资在某一个市场的份额大,只能说企业取得了市场支配地位,但不等同于垄断。判断是否垄断主要看市场竞争主体是否运用其优势地位限制竞争。从现有调查看,目前中国有少数行业确实存在某个外资企业市场份额集中度高的情况,但并没有出现哪个外资企业利用其市场份额集中的优势限制竞争。
《报告》颁布的背景,正是《反垄断法》出台引发的巨大争议。由于众多国家的反垄断条文都针对本国的行业垄断者,相比来说我国《反垄断法》在制约国企垄断方面显得力度不足。
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副司长潘碧灵希望《报告》能够转变社会对外资并购的认识。他说,商务部继续吸收外商投资的政策不会改变,并购仍旧是未来引资的主要模式,但是他们的行为需要引导和规范,要防止出现垄断的态势。
中国并非外资并购中心
根据《报告》中提供的数据,外资并购占同期中国吸收外资总量的比重为3.1%,这一数据在马光远看来也偏高。根据他掌握的数据显示,相当一部分西方发达国家的外资并购占吸引外资的比例在70%以上,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比例是30%,中国不到3%。
“连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值的10%都不到,这说明,我们远远没有跟上跨国并购的时代潮流。”马光远说。
而且,这个比例在所谓国家安全和外资恶意垄断的论调下,2006年,2007年都在下降。2000年到2003年,中国跨国并购吸引外资的比例占利用外资的比例分别是5.5% ,5% ,3.9%,7.1%,到2006年只有不到可怜的3%,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比例是30%。
马光远反复向记者强调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观点:国际反垄断有一个很重要的趋势,就是对国内控制减弱,对国际控制加强,外国企业要收购本国企业,在任何国家,控制都是很严的,这个不用大惊小怪。
回忆起四年前的情景,他说,“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国际社会从2003年就开始喊中国要成为世界并购的中心了。但是,这个梦现在看来越做越远,2007年外资并购创造新低已经成为必然。这个结果,主要是我们对外资并购负面影响的夸大其词,毫无数据的猜测,经济民族主义推波助澜,导致对外资并购的人为排斥上。”
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去年的徐工并购案,SEB收购苏泊尔案,都是这种思潮的反映。“这在制度上延缓了外资通过并购途径进入中国的步伐。”马光远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