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发展观察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上海世博会呈现两大创新亮点 动迁工作获99%以上动迁居民支持  -广州决定收回80宗闲置土地 坚决打击囤积 下半年房价将加速上涨 -今年洪灾直接经济损失525亿元 因灾死亡652人 陕西洪灾致16人死 -上半年我国大中型钢厂实现利润翻番 下半年钢价不会有大回落  -沪深股市低开高走 沪指站上4400点 两市总市值逼近20万亿元 -《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8月1日起实施 优抚对象可享受3项优待 -3月末我外债余额$3315.62亿 黑石大跌 国家汇投公司亏损5亿美元  -5油企获首批原油经营资格 民企可经销成品油 高额投资成门槛 -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降2.78% 社科院称GDP应控制11%内 -中国今年第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迈出关键一步 开始打洞过黄河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7 月 10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穿黄工程昨日迈出了关键一步:中线穿黄工程盾构掘进“首演”成功,标志着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施工进入关键阶段。穿黄工程将从8日起正式开始打洞过河。预计到2010年,长江与黄河,将在这里实现创世纪立体交汇。

7月8日在河南温县黄河北岸拍摄的穿黄工程隧洞盾构机掘进现场。当天,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关键性控制性工程――穿黄工程隧洞盾构机掘进始发,中线穿黄工程施工进入关键阶段。 新华社发(成海忠 摄)

新华网郑州7月8日电(记者姚润丰)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关键性控制性工程——穿黄工程隧洞盾构机掘进8日始发,中线穿黄工程施工进入关键阶段。

上午10时许,在河南郑州附近的黄河北岸河床底部近40米深处,庞大的盾构机刀盘开始旋转,沿着水平方向由北向南开掘沉积多年的胶结泥沙。在经泥水平衡系统处理成流态泥浆由48.5米深的竖井底部泵送至地面沉淀池的同时,伴随着刀盘掘进形成的隧洞壁面衬砌加固工序也跟进展开,预制混凝土管片一片一片拼装成环,尾随刀盘掘进环环紧扣地向前推进,标志着中线穿黄工程盾构掘进成功。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是南水北调工程中投资较大、施工难度最高、立交规模最大的控制工期建筑物,同时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宏大的穿越大江大河的工程,任务是将中线调水从黄河南岸输送到黄河北岸,向黄河以北地区供水。

穿黄工程一期工程设计流量为265立方米每秒,加大流量为320立方米每秒。其中,两条引水的穿黄隧洞是整个穿黄工程最引人瞩目的控制性建筑物,每条隧洞长4250米,单洞直径7米,采用目前世界上较为先进的盾构技术进行挖掘施工,技术含量高,施工工期长,在国内用盾构方式穿越大江大河尚属首例。

据南水北调办公室建设管理司副司长王松春介绍,穿黄隧洞具体采用泥水平衡式盾构法施工,盾构机由黄河北岸竖井内始发,穿越黄河河床深处抵达南岸。施工中使用的盾构机由德国海瑞克隧道机械股份公司制造,盾构机总体长度80米,刀盘直径9米,总重量达1100吨。这次首发掘进的是右引水洞,盾构机日掘进10米左右,预计2008年9月穿过黄河,10月开始邙山斜洞掘进,2009年3月完成右隧洞盾构施工任务。

 

图表: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 新华社发

图表:南水北调中线穿黄隧洞掘进工程开工。新华社发

坐落在黄河北岸的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施工现场。(来源:河南日报)

盾构机内结构复杂。(来源:大河报)

  工程竖井气势逼人。(来源:大河报)

参加盾构机掘进始发仪式的代表。(来源:河南日报)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综合消息

相关文章: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开工 黄河底部40米处掘进
南水北调水源浸泡垃圾 曝光半年污染缘何依旧?
环保投入不足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污染严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出土文物27500多件
山东:南水北调东线沿线污水处理厂6月底前建成
南水北调相关负责人:北京人奥运前喝到长江水
南水北调工程将完成主体建设 明年4月可通水
南水北调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将于今年底完工
图片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长江上游强降雨形成新一轮洪峰 三峡工程首次发挥防洪功能
中国将在北部湾重点打造石化和能源基地 缓解西南油品短缺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07年中国改革重点行业
· 中国经济博弈高油价
· 投资技巧指南 答疑解惑直通车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