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发展观察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6月中国宏观经济逼近趋热警戒线 -"十一五"中国将建100个国家工程实验室 促进产业升级 答问 -中国投资50亿用于科技攻关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不是主要污染源 -大陆人可申请赴台接受医疗服务 任何医疗机构不得规避集中采购 -上海世博会呈现两大创新亮点 动迁工作获99%以上动迁居民支持  -广州决定收回80宗闲置土地 坚决打击囤积 下半年房价将加速上涨 -今年洪灾直接经济损失525亿元 因灾死亡652人 陕西洪灾致16人死 -上半年我国大中型钢厂实现利润翻番 下半年钢价不会有大回落  -沪深股市收盘续涨 沪指收盘4471.03点 两市总市值逼近20万亿元 -《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8月1日起实施 优抚对象可享受3项优待
中国荷兰中小企业往来持续增温 合作潜力巨大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6 月 29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一、荷兰中小企业蓬勃发展

在欧洲,举世闻名的大型跨国公司数量众多,但同时,中小企业也相当发达。中小企业对经济的促进作用甚至比大企业还大,很多欧洲国家经济繁荣就得益于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

荷兰是一个典型。荷兰是一个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在石油化工、电子工业、机械制造、航运、金融、环保、农业和食品工业等多个领域拥有世界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荷兰也是世界上主要的海外投资国之一,有着诸如壳牌、联合利华、ING银行、ABN.AMRO银行、阿克苏.诺贝尔公司等举世知名的大型跨国公司。与此同时,荷兰中小企业也相当发达,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企业数量方面:截至2007年初,荷兰企业总数约为72万家,其中:人数100人以下的中小企业约为71万家。荷兰中小企业占全部企业总数的比重在99%以上;

--在国民收入方面:在荷兰国民收入中,约占85%的比例由中小企业创造;

--在就业方面:荷兰约60%的工作岗位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据荷兰中小企业协会统计:荷兰企业雇员总数(不包括政府雇员)约480万人,其中,中小企业雇员数约为280万人,约占雇员总数的60%。可见,在整体国民经济中,中小企业在促进就业方面贡献巨大。

--在销售额方面:荷兰中小企业销售额占所有公司销售额的51.43%,

--在税收方面:在荷兰全部税收中,中小企业上缴税款所占的比重为54%。

二、荷中贸易投资活跃,中小企业扮演重要角色

荷兰在2006年连续第4年成为欧盟中仅次于德国的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也是中国主要外资来源地。据荷兰统计局数据,2006年双边贸易额达329.85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22.68%。在投资方面,截至2007年初,荷兰对华直接投资项目1949个,合同利用外资总额超过13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约80亿美元。继诸如壳牌、联合利华、ING银行等荷兰大型企业在中国市场投资并取得丰硕回报后,荷兰中小企业对华经贸合作积极性亦越来越高。

在对华直接投资方面,荷兰中小企业将成为主力军。据荷兰皇家中小企业家协会主席鲁伊科﹒赫曼斯(Hermans)介绍,目前,大约有五万家中小企业和中国有贸易往来。但由于对华出口手续繁琐等原因,荷兰中小企业转而对直接投资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

为促进荷兰企业对华投资,荷兰政府加强了在华的机构建设。荷兰前贸易大臣范赫尼普女士在2005年访华期间正式启动了其驻华使馆内的科技办公室、荷兰经济部外商投资局在上海的办事处及荷兰观光局在北京的办事处等。另一重大标志性事件是,中断多年的中荷经济贸易混合委员会也将于2007年9月份正式恢复。

与此同时,荷兰亦十分欢迎中国中小企业到该国投资。历史上,荷兰是亚洲中小企业钟爱的“欧洲总部”。多年前,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的中小企业起步发展时多选择荷兰作为欧洲总部所在地,原因是荷兰拥有受过高教育的劳动力,且地理优越,交通运输发达,最重要的是政策稳定,给企业发展可预计的将来。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的中小企业相继通过荷兰拓展了欧洲市场。尽管现在中国企业到荷兰输出服务居多,设厂生产的还很少,但相信不久的将来荷兰也将成为中国中小生产型企业拓展欧洲市场的重要通道。

为吸引中方企业对荷经贸投资,荷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优惠措施,如降低公司税率、投资机构免税、免除公司资本税;为中国企业提供办公设备、提供信息服务、建立中国企业和荷兰本土企业信息沟通网络及创造有利于投资和运作的环境等。

对此,中方亦采取了积极姿态。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与荷兰阿姆斯特丹市政府就共同推动中国名牌产品进入欧洲市场、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签署了谅解备忘录。这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在促进两国在创新技术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吸引中国公司到荷兰投资、鼓励中国名牌进入欧洲市场、吸引中国游客到荷兰旅游等方面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据荷兰外商投资局统计,截至2007年6月,有近150家中国企业在荷兰设立了运营机构,这其中包括中远集团、中国海运、中国保险、南方航空、华为、联想、海尔、海信等知名集团公司,也有比亚迪、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无锡兴达尼龙、奥康鞋业、微创医疗、复旦光华等中小企业。当然,由于面临资金、技术及人才等各方面限制,在荷中国企业中,目前还是以大型企业为主,中小企业力量还较弱。

三、中荷中小企业双边投资尚面临诸多困难

在几乎所有国家的经济中,中小企业都是骨干和支柱力量,所以中荷中小企业的紧密联系对于中荷两国实现共同繁荣是非常重要的。两国已经达成了政府层面的共识,并推进经济层面的交流。相对于大企业而言,中小企业在进入一个陌生国家的市场时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因为中小企业缺乏足够的人手来研究新市场的生存环境,需要双边使馆和两国政府的帮助和引导,它们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于荷兰中小企业到中国投资所面临的困难,荷兰皇家中小企业家协会主席鲁伊科﹒赫曼(Hermans)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信息障碍。中国有着迅速发展壮大的巨大市场,有着广阔的投资空间。这是吸引荷兰企业来华投资的重要因素。但由于要面临一个全新的投资环境,在信息沟通与交流方面,这些中小企业需要得到指导来选择适合它们的投资领域和地域。

其次是融资渠道的问题。荷兰在华企业启动和发展资金主要依赖自有资本和银行贷款,筹资渠道还较少。相信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培育和逐步开放,荷兰在华企业在筹措资金的渠道方面将有更多的选择。

最后,是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对中小企业而言,如果它们的知识产权遭遇侵犯,其打击将是灾难性的,因为它们完全没有财力重新进行研发。值得欣喜的是,近年来,中国政府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下了大力气,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在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上,得到了很大改进。

关于中国企业对荷投资所面临的困难,主要有信息、资金、人才和工作许可等几个方面:

首先,中国企业来荷投资也面临着信息障碍。荷兰地处欧洲战略要地,有着发达的交通与通信基础设施,先进的物流体系,领先的国际化工业,前沿的科技水平,高素质的劳动力和稳定的劳资关系。这些都是吸引中国企业来荷兰投资的重要因素,但中国企业来荷投资也同样面临全新的投资环境,需要得到相关的政策指导和信息支持。

其次,是资金障碍。荷兰市场体系发达,科技水平和劳动力素质均很高,中国企业要想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必须付出较高成本,面临很大的资金压力,尤其是在进入荷兰市场的初期阶段。

再次,是人才障碍。在进入荷兰这样一个高度发达的老牌资本主义强国时,中国企业面临着较大的人才压力。因为缺乏既熟悉国际市场运作,又了解荷兰具体国情的企业经营和管理人才。这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所面临的普遍性问题。

最后,是工作许可障碍。中国企业来荷投资,带来了资金和技术,也有助于当地就业,对此,荷兰持积极的态度。但当在荷中资企业想从中国招聘员工来荷工作时,就会面临诸如签证和工作许可等种种障碍。实际是荷兰借移民问题之名,行保护主义之实。荷兰的保护主义色彩一向比较浓厚。近年来,为了缓解国内就业压力,保护国内相关产业,荷兰保护主义有进一步加重的倾向。

当然,尽管面临着各种困难,近年来,中荷中小企业的双边经贸投资合作还是呈现快速上升趋势。我们认为,中荷经贸合作已步入稳定发展时期,但合作潜能还远未完全挖掘。而潜能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进一步加强中荷双边中小企业间合作。荷兰中小企业技术独特、经营方式灵活、遍及各个行业。中国的中小企业需要引进国外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两国中小企业间的合作已经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我们期待通过努力,使两国中小企业之间的合作成为双边经贸合作中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相关文章:
荷兰将为中国汽车建筑业到荷兴办项目提供软贷款
荷兰奈尔洛德大学提供奖学金 中国管理人才可申请
不怵房地产调控 荷兰ING3.5亿美元拟砸中国地产
欧洲银行业巨头荷兰银行在中国西部首间分行开业
荷兰华人企业家杨鸿:"让中国这个名字更响亮"
荷兰合作银行主席:投资中国农村金融大有可为
全球汽油价格排名出炉 委内瑞拉最低、荷兰最高
荷兰侨界慈善委员会募捐筹款助中国贫困地区儿童
荷兰MBA奖学金计划登陆中国
图片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长江上游强降雨形成新一轮洪峰 三峡工程首次发挥防洪功能
中国将在北部湾重点打造石化和能源基地 缓解西南油品短缺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07年中国改革重点行业
· 中国经济博弈高油价
· 投资技巧指南 答疑解惑直通车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