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门槛太高使用麻烦
● 商家:空头支票让人害怕
● 银行:信用不良拒绝申办
出门旅行,不必再携带银行卡和大量现金,只需带上一本薄薄的支票;从上海发货给新疆的客商,也不用麻烦的转账,签张支票就能完成……带上个人支票、签上自己的名字就可以完成各种付款,这种常出现在电影里的镜头以后将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从6月25日起,随着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的完善,个人支票的全国通用将成为现实,从此老百姓可以带着支票行遍祖国大江南北。
便捷的支付方式
买车、买房、购买基金、交学费,这些大笔的现金交易采用支票支付,可以省却在两个银行之间“搬运”现金的麻烦。日常消费时,个人支票可以弥补现金丢失后无法弥补的问题,刷银行卡消费时可能会被他人盗取的信息在个人支票看来也完全不是问题。与其他支付手段相比,个人支票还具有即签即付的便利,不受商户硬件(如柜员机、POS机等)条件限制。
此外,支票实现全国通用后,可以用于支付现金,用于转账,也可转让给第三人。个人可以签发支票给国内任何地区的收款人,也可以接受来自国内任何地区的支票,实现“一票在手,走遍神州”。6月25日个人支票开始全国通用后,无论是全国性银行业金融机构还是地方性银行业金融机构,只要其获准办理人民币支票结算业务,其支票均可以全国通用。通过支票支付,无论签发多大金额,银行只根据签发的笔数收取低廉的手续费和工本费。
同时,个人支票的安全性也优于直接付现和刷卡,即使丢失支票本,因为缺少签名或印章,也不会产生损失;使用支票要预留印鉴,央行对签名书写有一套严格规定,如书写有一点模糊或印章不清晰,银行将拒付。使用个人支票,每一笔交易在银行都有记录,丢失后可立即挂失,即使在挂失前钱被取走,也比较容易查出钱的去向。
不过,由于刚刚起步,在个人支票全国通用初期,央行规定同城和异地使用支票的提示付款期为10天,金额上限暂定为50万元。收款人在接受异地支票付款时,除了审查票面要素的合规性和完整性外,还应确认支票金额未超过规定上限,并在支票上加盖有12位银行机构代码戳记。异地支票最早可在2至3小时内收到款项,最长在银行受理支票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可收到支票款项,并且不收取任何手续费。
“使用宝典”
随着个人支票在全国的通用,个人支票有望成为现金和银行卡之外的第三大支付工具。尤其是对于大额支付的用户,支票业务更将成为其首选。
那么,如何获得自己的个人支票呢?其实这并非难事。据介绍,目前,申领个人支票需凭本人身份证明或户口本等有效证件及担保证明,向办理个人支票业务的银行提出申请,首先开办一个个人结算账户,申请开具个人支票。不同银行的申请条件不同,首次申请的市民要有固定的收入来源,有的银行还要求申请人“无债务纠纷”。然后填写“活期支票储蓄存款开户申请”,预留印鉴、签字样式。
一般来说,申办个人支票的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账户余额限制,余额5万-10万元不等;二是资信审核,开户行对个人的社会信誉、经济收入的审查;三是身份,一般要求开户人具有本市户口,或有本市居民的担保,或持有一年以上国外护照并在当地有固定居住场所等。
经银行获准开户后,按规定进行备付金存储,并向银行购买支票簿。个人支票有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两种(现金支票20元/本,转账支票30元/本),每次以一本为限,提现金时,支票持有人应在支票背面背书,登记身份证号码,到出票人的开户银行支取现金。每张支票最小额100元,同城使用支票不能超过个人账户上的资金总额,异地支票最高额度为50万元。
市场有待完善
尽管个人支票在中国推出已有8年,但与国外成熟市场相比,我国的个人支票市场尚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目前大部分银行致力于发展信用卡业务,在个人支票的普及上几乎没有营销投入,客户对个人支票的使用并不熟悉。大部分银行信用卡尚未盈利,在推广个人支票上更是“有心无力”。
商户对个人支票采取非常谨慎的态度,要求个人购物若使用支票,只能等到资金到账后才能提货,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着个人支票的发展。
个人支票的信用情况更是问题的焦点。在全面征信系统建成之前,个人支票能否安全使用的问题将不可避免。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个人支票需要个人征信系统的支持。目前尚没有建成统一的个人征信系统,商业银行间掌握的个人资料也不能共享。征信系统的缺失使个人支票缺乏有力支撑。空头支票让商家感到害怕,而由于相关处罚措施没有跟上,使空头支票的使用者得不到应有的处罚,也干扰了支票的使用。
银行业人士表示,银行目前已实现全国金融机构联网的个人征信系统对客户进行信用评估,客户在向银行申请办理个人支票业务时,如果申请人在征信系统中存在不良记录,银行就会拒绝其申办请求。(胡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