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发展观察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6月中国宏观经济逼近趋热警戒线 -"十一五"中国将建100个国家工程实验室 促进产业升级 答问 -中国投资50亿用于科技攻关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不是主要污染源 -大陆人可申请赴台接受医疗服务 任何医疗机构不得规避集中采购 -上海世博会呈现两大创新亮点 动迁工作获99%以上动迁居民支持  -广州决定收回80宗闲置土地 坚决打击囤积 下半年房价将加速上涨 -今年洪灾直接经济损失525亿元 因灾死亡652人 陕西洪灾致16人死 -上半年我国大中型钢厂实现利润翻番 下半年钢价不会有大回落  -沪深股市收盘续涨 沪指收盘4471.03点 两市总市值逼近20万亿元 -《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8月1日起实施 优抚对象可享受3项优待
欧盟全面否定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我商务部回应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6 月 14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欧盟对华市场经济评估报告终于交到中国商务部手中,但推迟了半年的报告成了一盆迟到的冷水。欧盟坚持认为,中国仍不具备市场经济地位,并表示欧方的4条标准中方“无一项符合”。

商务部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发言人姚申洪昨日在透露这个消息的时候称,评估报告未能体现出中国在经济发展中的真实状况,并且欧方在引用中国政府提供的材料时“不能够平等的对待”。

根据2006年中欧领导人会晤联合声明,欧方应该在2006年年底前更新2004年有关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评估报告。但商务部直到最近才得到欧方提供的这份姗姗来迟的报告。迟到了半年之久,但结果仍然令人“深感遗憾”:新评估报告依然认为中方未能满足欧方剩余4条标准中的任何一条。

姚申洪指出,现在更新的评估报告没有能够全面地、客观地反映出中国市场经济建设的真实现状。欧方技术标准本身就过于苛刻,技术评估过程也有很多不妥之处。例如,评估报告在引用中国政府提供的材料或者其他渠道方面提供的材料不能平等对待,有失公允。

据了解,欧盟所提出的4条标准包括:市场经济法律体制、进出口的市场化控制、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金融和融资的市场经济规律。

分析表示,欧盟提出的4个方面都涉及体系性、制度性问题,虽然这并非是短期内能够根本解决的问题,但应该看到中国在市场经济进程中的巨大成绩。

相关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中欧贸易协定修订谈判将开启

5月,中国贸易顺差再创纪录,欧盟贸易专员曼德尔森态度突然强硬。这些消息都预示在布鲁塞尔召开的中欧经贸混委会将阴云密布。但商务部昨日透露,中欧贸易协定修订的正式谈判将启动。中欧已在纺织品等领域达成12项共识。

商务部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发言人姚申洪认为,此次中欧双方同意启动修订“1985年中欧贸易和经济合作协定”的正式谈判,是会议取得的一个“重要成果”。谈判将会由中国商务部来牵头。据了解,这项谈判是根据2006年9月中欧领导人会晤时达成共识所启动的。

分析指出,1985年启动《中欧贸易与经济合作协定》至今20多年,中欧双方的形势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包括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欧盟实现东扩。“因此现在有必要对这一协定进行进一步的修订。”姚申洪指出。

据了解,针对贸易不平衡问题,中欧双方同意尽快启动混委会项下高技术贸易工作组的工作,以便利双边高技术贸易。关于市场经济地位,欧方承诺以建设性态度与中方就此开展工作。(王晓然)

来源: 北京商报

相关文章:
挪威成为第69个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国家
66国承认我完全市场经济地位 三大伙伴尚未松口
商务部:已有64个国家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
非洲4国承认我完全市场经济地位 援助尼日利亚
非洲四国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
商务部对美拒绝我文具企业申请市场经济地位遗憾
欧盟高官轮番来华 中国再冲击完全市场经济地位
中欧财金对话希望欧盟尽早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商务部:已有53个国家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
截止目前共有52个国家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
图片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长江上游强降雨形成新一轮洪峰 三峡工程首次发挥防洪功能
中国将在北部湾重点打造石化和能源基地 缓解西南油品短缺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07年中国改革重点行业
· 中国经济博弈高油价
· 投资技巧指南 答疑解惑直通车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