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发展观察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未来20年劳动人口比重将维持65%以上高水平 珠三角劳动力东移  -A股流通市值上周减少7.9% 正进中期调整期 下半年股指再创新高  -长城保护宣传活动启动 《中国长城志》签约 新七大奇迹7日揭晓  -房价反弹有望延续到年底 固投高潮73个月不退 下降可能性小  -中国助学投入达500亿元 惠及2000万学子 国家助学贷款达153.7亿  -利息税减半征收可能性较大 同变相加息0.306% 冲击保本理财产品  -中国职工工资总额四年两位数增长 最快增长期 工资上涨压力大  -中国超过美国成最具投资吸引力国家 成全球风险投资一热点市场  -特别国债将直接面向央行发行 07年记账式(十期)国债7月4日上市  -重庆允许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设企业
易宪容:银行信贷是房价快涨的重要根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4 月 20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从各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情况看,房价上涨基本上与银行金融的支持密切相关,特别是房价短期内快速飙升,基本上都是银行金融支持的结果。

从这几年国内房地产市场的情况看,对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几年了,但是越宏观调控,银行信贷进入房地产的资金就越多,比如2006年进入房地产开发的银行信贷资金1-11月份就增长达到51%,银行贷款及定金和住房预售款所占的比重超过50%。再比如北京,银行贷款及定金和住房预售款所占的比重超过61%。

还有,今年1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42万亿元,同比多增1678亿元。而居民户贷款增加3321亿元,同比多增1578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613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708亿元。也就是说,随着国内房价快速上涨,银行对房地产市场的竞争进一步加剧,各家银行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也正在让大量的银行信贷资金流入到房地产市场。

在国内房价快速上涨的同时,国内股市指数也快速飙升,股市的赚钱效应泛滥。在这种情况下,国内不少银行推出便利贷款的金融工具,鼓励住房持有者用手中持有住房通过加按揭或转按揭进行住房交易投机,并以持有住房为担保再次提供贷款进行投机。这样,不仅让国内不少地方的房价进一步快速飙升,也让银行资金暗中进入股市从而推高股价。可以说,目前国内资产价格急剧膨胀都是与银行资金进入有关。

目前,就政府的政策来看,尽管也担心房地产市场泡沫及风险的聚集,也不愿看到国内资产价格快速上涨,但是政府同样担心戳穿房地产市场泡沫,可能导致国内经济短期内大的波动的风险,从而使得对房地产市场泡沫最有效的工具迟迟不敢果断地运作,特别是低利率政策,政府不敢通过利率的调整来严厉打击房地产市场的投机,不敢通过缩小利差来弱化银行信贷扩张之动机。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国内商业银行还是房地产市场投资者,自然会千方百计让银行信贷源源不断地流入房地产市场,房地产市场的投资过热、房价快速飙升也就无法遏制。

总之,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出现的许多现象,与当年日本及其他房地产市场泡沫崩溃前夕的现象很相似,如果政府部门对这些现象不能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能够走出这种犹豫不决的担心,那么中国资产价格的泡沫会越吹越大,房地产市场的风险会越积越多,从而会使得中国经济面对的风险越来越大。

(专家博客言论不代表本报观点 柯鹏 整理)

来源: 上海证券报

相关文章:
北京地税局局长:土地增值税清算将使房价回落
北京经适房将不再"只供拆迁户" 土地增值税清算将使房价回落
北京限价地终于入市 预期销售价格跟着房价飞涨
中国一季度房地产开发同比增26.9% 新房价格平均涨6%
经济观察:上海房价走势分化 外环以内上涨明显
发改委发出"警告":部分中心城市房价仍然偏高
大部分房价过万元 北京涨价仍将是主流趋势
房价上涨势头明显 上海外环内房价已过万元
房价直接过万元 广州“万元房时代”已经到来
市场观察:CPI逼近"警戒线"与房价迅速上涨有关
效果存在滞后效应 房价持续上涨凸显政策"空调"
广州房管局否认3月房价上涨说法 十区均价降700元/平米
相关专题:
图片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香港已成第二大IPO市场 为内地融资2000亿美元
新增A股开户数跌至10万户 两市市值一周蒸发1.1万亿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中国减灾救灾行动
· 投资技巧指南 答疑解惑直通车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