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发展观察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黄菊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今晨在北京逝世 享年69岁 黄菊简历 -本周大盘下挫 700个股跌停 阶段调整展开 股市市值一周减少5% -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遭尴尬 实际操作难 新<破产法>细则待出台 -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 全文 负责人答问  -无锡宣布恢复正常供水 市民6月份水费半价 水危机谁最该反思  -中国拟5年内建工资集体协商机制 广州指令性调控垄断企业工资  -36个大中城市肉价大幅大涨 民政部:确保低保家庭生活不受影响  -劳动保障部拟补8千亿养老保险空账 -商务部:外资并购仅占我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 逾4成顺差源于虚报  -石油商业储备发端 中石化奏第一响 核电"十一五"将实现三大任务
经适房购买资格拟调整 对象从中低收入到低收入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1 月 25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随着北京城市建设、居民收入等的变化,北京经济适用住房将逐渐由过去平抑房价过渡到政府保障用房的作用。而伴随着这一定位的变化,北京正在酝酿将经济适用住房购房收入上限下调。

对象从“中低收入”到“低收入”

1998年首次露面时,经济适用住房作为“政策性商品住房”主要是为了解决北京市中低收入家庭居住困难问题,规定家庭年收入低于6万、住房未到规定标准的北京市城镇居民才符合购买条件。

北京市建委主任隋振江向记者介绍,“北京市经济适用房政策的实施从1998年开始,当时正在实行房改,因此经济适用住房在当时主要是与房改对接,这个阶段供应对象的面是比较宽的,1998年定的收入界定线是家庭年收入6万元以下,现在看来,这个界定线不是中低收入而是城市的中等或者中等偏上收入,这个政策到现在应该进一步调整。”之后,1月23日,建设部部长汪光焘在2007年建设部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经济适用住房面向低收入家庭”。

经济适用房购买资格拟调整

长期以来,由于缺少基础资料和有效手段,对经济适用房购房人申报的收入和住房情况无法准确甄别,使审核流于形式。截至去年5月底,共审核通过了25.5万户家庭,尚有10.5万户家庭持表待购,而且这个数字还以每天400户的数量不断增加。

而根据调查,目前北京市的经济适用住房的供应量已经由首次推出经济适用房(加上当年自建房、合作建房以及保障性住房竣工量)时占同期住房竣工量的49%逐年下降到目前只占同期住房供应量的10.7%,经济适用住房供需不匹配。在这个背景下,北京市拟将经济适用住房购房条件的收入上限下调为4万元,家庭住房标准也相应地下调为人均建筑面积低于13平方米,而目前已经通过审核的持表待购经济适用住房人群家庭年收入在4万到6万元的将被分流出来作为中等收入家庭改买限价商品房。

今年经济适用房供应4类人群

据介绍,未来北京新建经济适用住房将对应四种人群。

首先是定向供应拆迁户。市建委主任隋振江强调,这是为了保证重点工程拆迁,包括城中村整治、解危排险的居民在搬迁过程中得到安居,并缓解当前住房市场房价上涨之后搬迁居民的压力。由于规模所限,供给面主要还是满足了市区的重点工程和主要的排险便民工程,还不能覆盖所有的拆迁居民。

今年新建的经济适用房小区除了配比一定比例的住房用来作为廉租房解决最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困难,还要拿出一定比例的住房租赁给“夹心层”,即通过明补或者暗补的方式租给比最低收入家庭好点、但又买不起经济适用房的家庭。据了解,首批可以租住经济适用房的“夹心层”可能将从已经通过经济适用房审核,而家庭年收入低于4万元的群体中筛选出。

不过,隋振江也明确,已经拿到经济适用房审核表的市民不用担心自己不是拆迁户而买不到经济适用住房,因为除了针对上述三种人群外,经济适用住房还要销售一部分。 (余美英)

来源: 北京青年报

相关文章:
北京拟禁止经济适用房直接上市 将建政府回购制
中国经济适用房出租率高达48% 究竟便宜了谁?
限价房莫重蹈经济适用房投机覆辙
“以权谋私”把经济适用房引入歧途
建设部长:要改进经济适用房制度 主供低收入家庭
相关专题:
图片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西气东输首批气田建成 可供气30年80多城市受惠
"六一"儿童节关注2000万留守儿童:发展之路遭遇体制障碍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