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一首乐曲如果只有高音,而缺乏高低错落的节拍和韵律的变化,就难以打动听众,舒缓与激越相间,才是中听的作品。
青岛在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以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有拉长产业链的动作,有缩短战线举措;有增力领域,有减劲项目;有上调动作,有下压方案。用心“调弦”,弹奏出发展新乐章。
东亚银行现象
2006年12月28日下午,青岛香格里拉饭店。
从香港赶来的东亚银行主席兼行政总裁李国宝成为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发布会上的主角。虽然他说的是很浓的港味粤语,但这丝毫不影响人们的兴趣。因为,李带来的外资银行的文化,将给青岛的企业家和市民们以新的选择。
就是在这一天,东亚银行在青岛的分行级营业机构开张了。“我们来青岛,看中的是这里金融服务业的良好前景,将采用本土化人才策略和创新的银行产品来开拓业务。”李国宝告诉记者,青岛发展银行服务业的春天已经到来,而东亚银行来得正是时候。
作为内地分行网络最多的外资银行之一,东亚银行在全国有31个网点,青岛分行是其在国内开设的第12家分行,同时也是青岛已经开业的八家外资银行营业机构之一。
“这次我们斥资3000多万元将光大金融中心2100平方米的营业用房买下,同时还长期租用了为客户准备的停车位。”从东亚银行青岛分行行长梁志伟的话中,记者得知,东亚银行是目前青岛第一家在当地斥巨资自置物业的外资银行,而且已获得经营外币业务的牌照,下一步还要申请人民币业务,其发展雄心可见一斑。
东亚银行是青岛现代服务业崛起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事件。而此前,青岛市一直在为如何补足现代服务业这块短板而苦恼。
在城市经济中,金融业发展举足轻重。正是看到了这一点,青岛将金融业的发展作为现代服务业的突破口。
青岛一方面在规范运作和规模发展中,做大做强本土银行业,一方面积极引进、加快发展外来银行业,从而丰富金融市场内容,扩大金融服务领域。
青岛银监局提供的资料表明,这个战略已经见到了成效。仅在2006年,青岛银监局就先后批准民生银行、国家开发银行、渣打银行和东亚银行的青岛分行筹建开业,使青岛地区各类分行级银行机构达到31家;审核同意兴业银行筹建青岛分行并上报银监会待批;积极支持海信、青啤等集团公司做好设立财务公司的前期准备。此外,根据银行业发展和整合资源的需要,青岛银监局全年共批准新设机构24个、自助服务设施46个。
“目前青岛已形成了一个法人银行机构资本较为充足、各类机构比较齐全、综合服务功能较强的银行业组织体系,区域性金融中心组织架构进一步完善。”青岛海洋大学的刘曙光教授认为。
金融服务业的壮大带动了现代服务业全面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7870家中介服务业法人单位,基本涵盖了主要传统行业门类,并向新兴行业拓展。尤其是世界知名的咨询机构普华永道、毕马威接踵而至,让青岛的服务业有了与世界大鳄对话的机会。
从短腿缺憾变后发优势,青岛现代服务业正在走强。
“双降”诠释好又快
在刚刚结束的青岛市经济工作会议透露的两组数字引起与会者的注意:一是预计2006年全市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比上一年度回落25个百分点;二是预计全市万元GDP能耗比上一年下降4.5%。
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和能耗这两个指标同步下降,显示青岛落实宏观调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成效。
在“双降”的背后,是青岛市的智慧选择。
以前,一提起拉动经济增长,就是扩大投资,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而对于外贸出口以及扩大消费等因素则往往忽视。青岛市仔细分析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像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能源消耗增量比较大,一方面变主要以投资拉动增长为消费、出口和结构优化等拉动增长,实现多驾马车并驾齐驱,一方面发展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和能源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青岛市经贸委主任刘伟告诉记者,到2005年年末,青岛市年销售收入逾500万元的规模以上企业达到3559家,为引导企业科学发展,青岛市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和市场准入门槛,同时把尽可能多的企业纳入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轨道。
青岛市经贸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初,该市专门编制了《工业产业能效指南》,明确提出了37个大类、168个中类工业行业的综合能耗、产值能耗和增加值能耗标准。
根据这一指南,青岛市每家工业企业都可以对号入座,看看自己的能耗是否达标,然后有针对性地改进管理方法,提升技术水平,尽快达到节能要求,从而实现产业发展与节能并举。
最近,青岛市政府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降耗工作的意见》,提出,到2010年,全市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比“十五”末降低22%;到“十一五”末,全市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22%,第三产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15%,新建民用建筑能耗下降22%,政府机关用能总量减少20%。
科技团队扎堆创新
去年9月的一天,中国科学院、山东省政府与青岛市政府共建的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正式启动。该所将面向能源、环保与资源等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际生物加工与转化科技前沿,重点在生物资源、微生物转化、生物过程工程等领域开展植物、微生物等生命体遗传改良技术研究、生物过程集成优化研究,从而实现提升我国工业生物技术研究与产业化水平,与高校、企业等共同构建我国可持续生物能源科技创新体系的目标。
“青岛市将突出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在青岛产业布局中的重要位置,加强政府、研究所和企业联动,共同推进生物能源与过程战略性研究与发展,使青岛成为全国生物能源技术的示范推广基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青岛市科技部门一位负责人认为,这个研究机构对青岛建设创新型城市意义重大,也为解决制约青岛经济发展能源与资源的瓶颈问题提供了关键的高层次实用平台。
引进这个国家级大所,是青岛持续重视科技创新的结果。在青岛,对于扶持各类科技机构的发展,已经从自发进入了到自觉状态。而活跃在各个企业、各个区域的科技团队正不断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
青岛在科技创新方面,有一个独创的模式,即“双大合一”。就是指大企业与知名大学、大院大所建立新型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强强联合。
近两三年间,已有海尔、海信、澳柯玛等十几家大企业与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所、国家海洋局一所、信息产业部41所、黄海水产研究所等一批大院大所通过成果转让、技术服务、兴办项目联合体、成立股份制公司等多种形式,自办或联办新兴科技企业47家,注册资金4亿元,投资总额7.6亿元,实现产值近8亿元。
为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引导、支持更多的社会资源投入到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来,今年青岛市拿出2亿元资金首次实施重大科技创新专项计划,鼓励支持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和产业化。包括时速300公里的高速列车、高亮度LED、太阳能光热电、智能交通、软控橡胶轮胎装备在内的首批5个重大项目已完成考察、专家论证、联办会议审核,总投资将达13亿元,专项资金投入1.7亿元。(记者刘国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