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二日在此间举办的二○○六中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上,就中国非公经济市场准入和中小企业自主创新问题开了三剂“处方”。
他认为,中国非公经济面对市场准入问题,应该靠制度创新进入市场,靠管理创新开拓市场,靠技术创新来占领市场。
成思危称,中共中央充分肯定中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非公经济经历了从“有益的补充”到“必要的补充”,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发展过程。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政府出台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非公经济三十六条”,提出要贯彻平等准入、公平待遇原则,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
成思危认为,“非公经济三十六条”体现了中国政府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经济发展的决心。但由于认识不足和利益冲突等原因,政策的落实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非公经济市场准入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面对。比如,社会上对非公有经济仍存在着一些偏见,不少非公企业仍只能享受次国民待遇;有些非公企业对自己的实力估计过高,盲目扩张,勉强进入某些领域而导致失败。
他表示,促进非公经济健康发展,既要靠政府的支持,也要靠非公企业自身的努力。对此,他提出三剂解决问题的“处方”:
靠制度创新进入市场。按照股权多元化的原则,促进国营经济和非公经济的融合,通过“国改民进”,实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通过制度创新来化解各方面的疑虑。
靠管理创新开拓市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靠市场经济手段来提高效率,靠社会主义制度来保障公平。企业则要加强文化管理,在全体职工中树立共同的价值观,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要敏感地捕捉商机,构建并优化供应链。
靠技术创新来占领市场。企业要按照“需求牵引”的模式来组织研究开发,逐渐成为创新的主体。(记者 杨伏山 陈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