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山东农学院的研究人员在采集土壤标本
科技部等五部委日前首批认定全国118家企业的技术中心为“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其中山东企业的有15家。今年上半年,山东省国内专利申请量达到14167件,同比增长29.92%,其中发明专利申请增长72.95%。获授权专利6421件,同比增长22%,高于全国同期近10个百分点。这些可喜的成果,显示出山东这个以传统产业为主的经济大省,正在加紧推进建设创新型省份。
全国科技大会之后,山东省委、省政府对进一步加强科技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省份作了全面规划和部署。省里加大了财政科技投入力度,今年省财政在原有增长基础上,新增加2亿元用作应用研发资金,各市县也大幅度增加了科技投入。据初步统计,全省17个市应用研究开发资金投入已达5亿多元,同比增长近60%。省里进一步加大了科技奖励力度,建立了奖励经费正常增长机制。
在创新型省份建设中,山东省着眼大局,着眼长远,瞄准国家战略目标提升创新水平,使一大批重点项目跻身国家计划。东岳集团全氟离子膜项目被科技部列为“十一五”支撑计划首批启动的重大项目,获得经费支持9000万元。以山东大学为主承担的“高能耗行业典型换热设备节能的先进理论与方法”、山东省科技厅和中国科学院联合推荐的“重要海水养殖动物病害发生和免疫防治的基础研究”两个项目分别列入国家973重大专项,每个项目将得到国家近3000万元的经费支持。在国家公布的首批103家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企业名单中,浪潮集团、烟台万华、登海种业、海尔集团、海信集团等5家企业名列其中。齐鲁软件园电力软件企业联盟被列入国家技术创新引导工程的首批启动项目。这些项目的启动实施,将对推进山东乃至全国科技创新发挥重要作用。
为了实现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新突破,山东省以打造国家级重大科技平台为目标,加大资源整合力度。目前,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中心的选址、建设方案已确定,省里已正式批准组建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同时积极争取设立国家农业科技黄海、淮海区域创新中心。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方面,山东省积极创造条件,大力推进,目前已有3家重点实验室跻身“国家队”,成为全国少数建有3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的省份之一。此外,开通了山东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将分散在高校、研究院所、企业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和重要科研设施进行整合和系统优化,逐步实现全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的共享共用。
在科技创新中,山东省开阔视野,扩大国内外科技交流合作。目前,山东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合作渠道进一步拓宽,与韩国等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更加密切,成功举办了鲁韩生物技术项目合作洽谈会等一系列活动,实施了一批重大科技合作计划。山东还与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知名科研单位、高校的合作交流取得重大突破,他们与中国科学院正式签署了两个研究所的共建备忘录,先后建立了“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和“烟台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山东省科技厅还与中科院沈阳分院、山东省科学院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决定成立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山东省科学院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此外,山东省有6个市和省医科院、省农科院及中国工程院相关学部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科技创新大大提高了山东省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和增长质量。2005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4.1%,与2001年相比提高了9.4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4230.97亿元,同比增长72.86%。全省已建立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09家,其中44家被认定为国家级技术中心,建立了7个行业技术中心。65%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建立了技术开发机构,全省每年研发的新产品60%以上来自建有技术中心的企业。去年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比例达到3.7%,累计开发新产品10000项,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2210亿元,占产品销售收入的37%。
山东省还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特殊作用,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构筑“三大科技支撑体系”。今年3月,东营市被科技部正式批准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至此,山东已拥有4个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居全国首位。同时,成立了山东省清洁发展机制技术服务中心,启动了中加、中日清洁发展机制合作项目。今年上半年,山东省万元GDP能耗下降到1.26吨标准煤,比去年同期降低1.5%;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1.98吨标准煤,比去年同期降低7.9%;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取水量26.80立方米,比去年同期降低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