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发展观察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中国女干部比例近40% 已有9位女性国家领导人 妇女就业比例45% -4月份CPI维持3%高位 央行或有后续紧缩政策 CPI向上趋势难改 -第60届世卫大会再度拒绝涉台提案 国际卫生条例适用于中国全境 -交行A股开盘14.20元涨79.75% 海外投资者一周内从股市撤出$5亿 -中石油获世界最大汽田钻探权 国企将成企业义务石油储备主力 -基金私募将开闸 单笔不低于5000万 银行参与股指期货将有章可循 -"十一五"我国将重点发展八大高技术产业 扩大民用飞机产业规模 -中国6省份争夺第3个新特区名额 长三角城市居民收入增14.6% -免费师范生办法出台 国家鼓励终身从教 须回生源地执教十年以上 -中国将采取五项举措提高企业职工工资
受四大难题困扰 “高速”山东面临经济“拐点”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6 年 08 月 14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大浪淘沙,潮涌山东。

历史曾经赋予这片土地以荣耀,2000多年前,齐桓公在这里成就了他的春秋霸业;现实也曾委以这片土地以希望,坐拥全国近1/6的大陆海岸线,山东半岛曾是国务院批准的五大开放区域之一;未来将寄予这片土地以重任,众多眼光关注这个中国东部经济总量最大的省份,能否交出一份快速稳健发展的“和谐”答卷?

“群象经济”独领风骚

有专家认为,广东的特点是“加工贸易”发达,江苏是典型的“外资拉动型”经济,浙江则是“民营经济”的典范,而山东的特点就是“大企业经济”。山东正在崛起以“大企业、大品牌、大产业”为特色的“群象经济”,其步伐更稳健、抗市场风险能力强、产业辐射带动作用面广量大。

山东省委书记张高丽曾在广东工作多年,他也曾这样形容山东与广东经济的特点:广东是群峰经济,量大面广;山东是高峰经济,个头大、体积大。

在国家统计局最近发布的2154户大型工业企业名单中,山东入围279户,继续稳居全国首位。山东在注重培植“大企业、大产业”的同时,非常注重企业品牌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截至2005年底,山东省已有两个世界名牌产品;有93家企业的119个产品为中国名牌产品,2005年新增中国名牌数位居全国第一;有804家企业的941个产品为山东名牌产品。

此外,山东九成以上大中型企业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企业正成为山东省科技创新的主体。目前,山东共建成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74家,其中国家级中心44家,居全国首位。

民营企业丛林集团的表现就显示出山东“大企业集团”战略的优势所在。2002年7月20日,世界上首台万吨挤压机在这里通过验收,科技部认为这是继我国上世纪60年代万吨水压机研制成功后在重型装备制造领域的又一重大技术进步,标志着我国列车制造终于摆脱了国外型材的垄断束缚。

大型国企在创新方面的表现也同样引人注目。2005年7月,采用我国第一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电视处理芯片的彩电下线,这款名为“信芯”的芯片来自山东的海信集团。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投入资金2亿多元,研发出了我国首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发动机,达到欧Ⅲ排放标准,开创了我国内燃机制造自主创新的新时代。

据统计,“十五”期间,山东省累计完成技改投资8000亿元以上,完成技改项目1.4万个。目前山东省技术创新骨干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普遍高于3%,20家大型企业集团的研发投入已占全省企业研发经费的80%以上。此外,山东省还将重点培植100户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技术中心,建设20户国家级质量检测中心。力争到“十一五”末,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40%,规模以上企业新产品产值占工业的比重达到20%。

沉重的采掘业和缺少名牌的食品纺织业

在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带动下,2005年山东省实际利用韩资占占全国比重超过50%。

山东工业实力雄厚,基础性行业优势突出,但仔细分析一下山东工业利润的构成,就会发现山东工业结构的沉重。

2005年山东工业实现利润在100亿元以上的行业有六个,分别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实现利润404.15亿元;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实现利润199.73亿元;农副食品加工业实现利润138.49亿元;纺织服装业实现利润120.85亿元;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现利润118.33亿元;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实现利润112.45亿元。

此外,山东省还有七大工业实现利润在50亿元至100亿元之间,依次是通用设备制造业99.02亿元、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83.91亿元、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79.77亿元、造纸及纸制品业61.83亿元、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59.35亿元、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59.31亿元、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57.63亿元。

在这些行业中,仅石油和煤炭两项最初级的采掘加工业所实现的利润就占了约1/3的份额,占山东省工业利润总额的约1/4,而这两大行业利润的高增长主要是来源于能源价格的持续走高。山东省经贸委主任李书绅曾就此感叹说:“山东工业效益持续领跑全国,自身努力的因素固然重要,但地下资源先天优越的因素值得考虑,山东的工业结构与先进省份相比依然存在较大差距。”

事实上,通过对13大行业销售收入和利润的对比分析,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这一“差距”。在13大利润行业中,销售收入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服装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而利润排名第一位、第五位的石油天然气、煤炭行业,其实现的销售收入分别排在了第九位和13位。两相对比,更加验证了山东食品、纺织两大行业产品层次仍然偏低的状况。

食品工业是山东销售收入最大的工业门类,但除了青岛啤酒外,山东鲜有在全国叫得响的食品品牌。山东省发改委主任倪永康就曾在许多场合感叹说:“在各大超市特别是山东省外超市的食品货架上,市民很难在显眼的地方发现山东产的食品。”

纺织是山东第三大工业门类,但山东同样缺乏在国内市场上名气较大的成衣品牌和面料品牌。轻工产品层次档次偏低不仅影响了出口创汇的质量,而且限制了山东产品对国内市场的开拓能力。

“三张牌”协调山东区域发展

按照区域突破、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山东顺次打出了“三张牌”:

半岛制造业基地。2003年7月,山东省正式宣布组建以青岛、烟台、威海三市为主体的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其重点是承接日韩两地制造业的转移,构建吸引外资的“日韩高地”。三年来,半岛制造业基地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能力逐步增强,通用汽车、大宇造船、鸿富泰电脑主机板、青岛大炼油等一批大项目已经开始实施,初步形成了汽车、造船、电子信息、石化等产业集群和配套产业链。

半岛城市群。2003年底,在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基础上,一个更加宏大的规划出台,山东全面启动包括青岛、烟台、威海、济南、淄博、潍坊、东营、日照八市在内的半岛城市群建设。2005年,半岛八市工业增加值、工业销售收入、工业利税、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实际外商投资、地方财政收入等八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长大多高于全省平均增长水平。

突破菏泽。地处鲁西南的菏泽被称为“山东欠发达中的欠发达”。山东一改传统的行政扶贫和项目扶贫方式,采取“以建设工业园为载体,搭建招商引资平台”“以项目引进为重点,引导东企西进”“以实施西输东接工程为手段,推动劳动力有序转移”的市场化工作思路,并逐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同时鲁西地区富余劳动力与胶东地区培训对接,有效缓解了山东沿海地区用工紧张的局面。截至2005年底,山东“东西联动”累计在菏泽完成投资41.9亿元;“西输东接”工程累计输出劳动力20.4万人。

山东经济快速崛起

6月15日,山东鲁北生态电厂首台10万千瓦机组一次性调试成功。据介绍,这座生态电厂投产后,将充分利用废弃资源,形成“循环经济”生态产业链,并将改善山东电网末端的电力供应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经济逐步崛起,在1990年达到第一次巅峰——山东人自豪地称之为“一二三四”:国民收入跃居全国第一,工农业总产值全国第二,国民生产总值第三,外贸出口第四。其时,浦东开发尚未启动,放眼神州,许多人发出了“南看广东、北看山东”的感叹。

事实上,对于研究区域经济的学者而言,切实发出这一感叹却是15年之后。2005年4月,山东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首次超过广东,让作为中国经济“领头羊”的广东感受到了这个GDP刚刚超出江苏的“追兵”带来的压力。2005年底,山东GDP达到18468.3亿元,超出紧随其后的江苏省近200亿元。

山东省发改委副主任朱志明认为,山东投资的快速增长,关键是抓住了两大机遇,一是国际制造业大举向中国转移,特别是日韩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机遇;二是抓住了以江浙沪为主的南方民营资本“北上”的机遇。在青岛的开发区里,人们不经意间就可以发现许多世界500强企业的生产工厂;而在枣庄、济宁等与江苏毗邻的城市,有南方民资背景的企业可谓比比皆是。

出口是带动山东经济快速增长的另一大动力。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山东终于扭转了多年来农产品出口占主角的地位。机电、纺织服装、农产品和高新技术分别占出口总值的29%、23.2%、15%和8.8%。代表地区外贸竞争实力的机电产品首次成为山东出口的主角。

能源大省亮起“能耗红灯”

作为中国重要的能源和基础工业基地,山东在煤炭、石油、金属和非金属矿产方面的资源优势得天独厚。

但是从2004年开始,持续高速增长的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一些高耗能的重化工业现实生产力后,山东能源消耗总量迅速增加,超过其能源生产总量,首次成为能源净输入省份。快速增长的山东经济亮起了“能耗”红灯。

偏重的工业结构和重点耗能企业的持续增加是导致山东亮起“能耗红灯”的主要原因。

根据山东省“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万元GDP能耗年均下降约4.85%,山东GDP年均增长约10%“的目标测算,到2010年山东省能源消耗总量将控制在三亿吨标准煤以内,比2005年只能净增6000多万吨标准煤,增幅在27%以内。据此计算,“十一五”期间山东省必须用平均每0.44%的能源消费增长支撑1%的经济增长;山东工业面临巨大的转型降耗压力。

四大难题困扰:山东经济将现“拐点”?

抛开偏重的工业结构和频频亮起的“能耗红灯”这两大长期性问题而言,近期山东经济发展仍然面临四大难题,山东经济即将从高速增长期进入平稳增长期。

难题一:部分行业结构性产能过剩,弱势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目前作为宏观调控重点的钢铁、水泥、电解铝、电力、焦炭、纺织等行业,相当一部分是山东优势行业。近两年,产能过剩导致了行业竞争加剧,一部分技术水平低的中小企业面临被淘汰的命运。另外,一批与固定资产投资相关的产品,如锅炉、发电设备等已经面临订单不足的局面。

难题二:企业资金和工业用地紧张。来自山东省经贸委的统计调查显示:山东各市目前企业流动资金缺口少的在20多亿元,多的高达200亿元。而人民银行确定的2006年货币政策的预期调控目标显示:全部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2.5万亿元,相比2005年金融机构新增贷款2.35万亿元并没有明显的涨幅。企业资金紧张的局面仍将继续上演。

土地短缺是影响项目建设的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山东几乎各市都反映,一些项目前期工作基本完成,但由于土地手续办不下来,影响了项目开工;部分引资项目考虑到土地问题,无法签约落地。

难题三:受能源效益增长乏力和部分产能过剩影响,山东工业效益增幅将逐步回落。预计2006年石油、煤炭价格将趋于稳定,全年均价不会明显高于2005年;加上山东石油、煤炭产能业已趋于稳定,这两大行业实现利润不可能继续出现大幅增长,对山东工业利润的拉动作用将明显减弱。钢铁价格自2005年第四季度开始大幅下滑,2006年平均价格将明显低于2005年,山东冶金行业盈利能力也将出现下降趋势。此外,山东水泥生产能力高达1.5亿吨,但60%属于立窑水泥,结构调整的任务繁重,水泥行业的利润也将逐步回落。

难题四:农产品出口形势不容乐观。山东是我国最大的农产品出口省份,农产品出口份额占全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约1/4。目前,山东农产品出口的40%销往日本市场。从2006年5月29日起,日本正式实施“肯定列表制度”,大幅度提高进口农产品的门槛,以山东为代表的我国农产品对日出口增速回落几乎已成定局。

来源: 经济参考报

相关文章:
专家:山东半岛应慎提“中国经济增长第三极”
三层次取得进展 山东模式破解循环经济难题
相关专题:
图片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2007世界竞争力评比:中国大陆首度超过台湾地区
中石油称冀东南堡油田可开采100年 开发成本近60亿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 全国农业统计报告 / 农业发展报告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