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下午,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作工作报告时提出,政协要进一步履行职能,提高参政议政的实效,使政治协商真正成为党和政府广集民智、实行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一环。而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组织的一次专题调研,正是参政建言见实效的最好范例。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的这次调研始于2003年10月,以促进非公经济发展为主题。调研结果直接推动了被业界称为“非公经济36条”的《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
全国政协委员、力帆集团董事长尹明善用“喜出望外”一词道出民营企业家们的共同感受。尹明善谋划进入汽车、石油行业和国防工业已久,而“非公经济36条”的及时出台,大大减少了民营企业可能遇到的市场准入障碍。
2003年1月22日上午,山西海鑫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海仓在办公室遭枪击身亡,引发网评如潮。作为李海仓的好友,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注意到,其中90%以上的评论居然都是负面的:“可他们中间的绝大多数根本就不认识、也不了解李海仓这个人。让我心里非常难过。”
在很多民营企业家看来,这类评论代表普遍存在的社会心态———受到几千年的轻商传统和体制顽疾的双重制约,非公经济在投资领域、融资渠道等诸多方面没有得到公平对待。
2003年3月政协十届一次会议期间,刚刚履新的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刘仲藜征求工作意见。包括刘永好在内的几位副主任提出,应将促进非公经济发展列为新一届经济委员会的调研重点。新主任从善如流,调研小组很快成立,此次调研被列为2004年全国政协十项重点调研之首。经济学家厉以宁被任命为组长,刘永好和香港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家纯、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邵奇惠出任副组长。当年,包括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相关官员在内的调研组20多名成员即分赴广东、辽宁。调研组既组织企业家参加座谈,又不时登门拜访当地企业家。
随着调研范围不断扩大和深入,制约非公经济发展的因素一一呈现:中小民营企业普遍反映贷款难,融资渠道不畅,税收制度有欠公平,政府职能转变相对滞后,限制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亟待清理,私有财产权法律保护不够……
同为民企的刘永好对此亦有同感。1993年,刚刚当选政协委员的刘永好与40多位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建议国家成立一家主要由民营企业投资的商业银行。1995年,民生银行获准成立。10年过去了,已拥有资产4500亿元人民币的民生银行至今仍是国内惟一的全国性民营商业银行。
一个多月后,回到北京的两队调研人马经讨论修订,拿出一份17页的报告:《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建议》。报告提出解决非公经济所有制歧视问题,放宽非公经济市场准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拓宽融资渠道;改革完善税制,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财税金融支持等建议。
刘永好清楚地记得,2004年2月13日,这份政策经济委员会署名的连同厉以宁写的一封言辞恳切的信,经由全国政协办公厅报送至国务院办公厅:“因为总理当天就批示了,用的是毛笔,写了差不多半篇纸。总的意思是,贯彻十六大精神,促进非公经济发展,应有一个通盘考虑,着手研究一些重大的政策性问题,形成一个政策性指导文件。”
之后,在历时近一年的文件起草和修改过程中,国务院领导和相关部门5次召开专门会议听取企业界的意见。会后,整理报送了《对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政策性文件(修改稿)》。
让刘永好印象深刻的是决策者对民意的高度重视。他说:“2004年8月28日在浙江,温家宝总理又分别召集两批民营企业家座谈,亲自听取意见。”一位与会的民营企业家回忆,座谈会从19时开始,共有9位浙江民营企业家参加。原定3人发言,每人10分钟。但总理让所有企业家都谈谈,为此还推迟了事先安排的浙江省领导汇报时间。
温总理又到成都听取当地民营企业家的意见,刘永好是被接见的几位民营企业家之一。“我讲的时候,总理偶尔会插话,随手做着记录。总理问我对宏观调控的看法,也谈到了,这次宏观调控并非针对民营企业。”刘永好回忆说。
在刘永好看来,决策者在如此大范围内广泛听取民营企业家的意见,对民营企业家们的信心是一个绝大的鼓舞:“这份文件吸收了政协委员的建议,自始自终体现了民主协商和科学决策的精神。”
2005年2月24日,新华社全文播发“非公经济36条”时,刘永好正在北京参加政协十届三次会议常委会会议。目前反馈至全国政协的信息显示,如何落实“非公经济36条”、促进非公经济加快发展,仍将是本届政协委员们建言献策的重点话题。(程刚)
中国青年报 2005年03月0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