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发展观察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中国拟5年内建工资集体协商机制 广州指令性调控垄断企业工资  -36个大中城市肉价大幅大涨 民政部:确保低保家庭生活不受影响  -劳动保障部拟补8千亿养老保险空账 -商务部:外资并购仅占我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 逾4成顺差源于虚报  -石油商业储备发端 中石化奏第一响 核电"十一五"将实现三大任务  -审计署6管齐下堵社保基金漏洞 部分省市社保基金审计已开始 -周五沪指午盘收于4162.97点 "全民炒股"言过其实 基民热情不减 -奥运空气质量将实现五省联保 水利部急调长江清水注入太湖 -教育部将严惩高校"体制外"招生 民办高校招生收费成监察重点 -外资正式进入中国铁路运输领域 中国钢铁并未冲击国际市场
专家指中国战略石油储备启动刻不容缓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3 年 03 月 21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中国目前在国家石油战略储备方面处于空白阶段,因此建立中国的石油战略储备刻不容缓!”国家计委国际工程咨询公司李维英工程师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战略储备油难产

    中石化近日决定4月份开始在江苏仪征市建设大型石油储备基地,将原有的仪征油库由现在的50万立方米扩为200万立方米,等于储备了一个中型油田。

    分析人士认为,仪征战略石油库的建立,是在业内外呼声和伊拉克战争的影响下出台的,实际意义不大,但有稳定军心的作用。他分析认为,中国在国际石油市场上难以摆脱“高买低卖”的被动局面,而且油价波动也加大了中国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推出战略储备油势在必行。

    上海东方期货经纪有限责任公司研究员张栋认为,我国是石油消费大国,但石油的战略储备意识还很薄弱,石油战略储备几乎没有。出现这种情况,根本上是受经济实力所限,国家和企业都顾不上进行石油战略储备。

    一不愿透露姓名的权威人士还表示,迄今为止国家战略石油储备计划仍在酝酿中,尚未正式启动。至于战争是否会促进这一计划的进度安排,该人士分析不排除这种可能。

    国家和企业共同储备

    中国石油规划总院经济所所长赵连增认为,美国石油战略储备大约为6亿桶,日本石油总储备量相当于其111天的石油消费需要。而我国在这方面非常落后,一旦战争爆发将出现石油供应中断。

    赵认为,国家和企业共同储备石油,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不可预期的风险,应该利用市场调节的手段建立商业储备油,欧洲一些大的石化企业都建立了大量的商业石油库存,以减轻油价上涨带来的不利影响。

    拓宽进口渠道

    《国际石油经济》编辑部有关人士分析指出,中国要解除在原油市场上受制于人的困境,拓宽石油进口渠道和积极参与石油资源的国际争夺是很必要的。

    中东地区是中国石油的主要进口来源,又是世界上最具杀伤力的火药桶,从世界石油地理布局上看,中国有着非常便利的地缘战略优势,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负责宣传的吴先生向记者证实,“如果不出意外,2005年前2000多公里长的石油管道将从俄罗斯的东西伯利亚延伸到中国东北地区,我国就不会只依靠中东石油而可能受制于某一方了。”

    中石油:3月份不进口原油

    中石油炼油板块生产运行处负责人透露,主要依赖内源性原油的中石油早已为美伊战争的到来做好安排,3月份将按原计划停止石油进口。

    该人士透露,中石油系统部分依赖进口原油的炼油厂已经感到压力,一方面进口原油量从去年底到现在已经下降30%,另一方面,成品油(如润滑油)价格三个月内上升了30%。价格和原料双重压力导致产量下降。以大庆润滑油厂为例,已经从正常每月52万吨下降到45万吨,降幅超过13%。 

    该人士还证实,国家计委在“两会”前的确已经下达成品油提价通知,但由于“两会”召开又将通知收回。估计美伊战争开打后,国家计委可能按既定方针下达提价通知。这次提价幅度为12%。(薛伟 邱登科)

    粤港信息日报 2003年3月21日

    

    

来源: 人民日报

相关文章:
相关专题:
图片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西气东输首批气田建成 可供气30年80多城市受惠
"六一"儿童节关注2000万留守儿童:发展之路遭遇体制障碍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