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姐为什么这样红 盘点2010“网络哥姐”那些事儿

2010年12月21日15:24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网络红人 酒驾 三庙前乡 奥博豪森 鄱阳县 网络流行语 网络营销 凤姐 网络时代 犀利哥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资料图 来源:北方网

娱乐至死方休 “哥姐”被消费

“网络水军的出现是网络经济发展的正常现象。”网友们纷纷指出,“中国的网络营销正在进入“黄金时代”。然而,网络时代,“娱乐至死”是一句响亮的口号。“网络水军”不断制造话题和事件,网民们却并不觉得自己被蒙蔽,只不过是娱乐而已。

有媒体报道了一个细节,遭公众围观的“犀利哥”在走到一个地下通道入口时,他突然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震惊的举动:猛地扬起头,对着天空发出“啊……”的一声长吼——似乎憋了很久的压力,终于释放了出来,成为2010年网络哥姐中最心酸的一幕。

在围观者的消遣中,“网络哥姐”们的背后苦难其实没有获得真正的同情,反而只是成为供网友们娱乐和消费的载体。

其实,以娱乐的精神来消费弱者的苦难,“犀利哥”不是第一个“牺牲品”。远的比如杨丽娟,在追星的途中被大众媒体和公众趣味所主导,大众和媒体在观望杨丽娟的过程里获取快感,而作为弱者的杨丽娟却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近的比如凤姐,大众媒体带领公众消费着凤姐的征婚故事,她自己的人生缺陷一次次地遭公众调侃。

近年来,一股“哥姐文化”席卷中国的网络世界。对此,新加坡《联合早报》刊文指出,中国需寻找能激发思考、培养辨别能力的娱乐文化,否则现有“娱民”风潮也许会把一代人变成“愚民”。

围观成特殊监督方式 民意捧红“哥姐”

有网友评出“2010年十大网络哥”排行榜,乞丐“犀利哥”居首。如果不是在网络时代,几乎无法想象。有评论指出,“犀利哥”其实正是无名的大众为自己创造的代言人。关注“犀利哥”,其实是在关注自己的境遇,是一种自我诉求的表达。甚至,有媒体打出“网络围观时代来临”的口号。围观不仅仅是一种低俗的娱乐,它变成了网络时代的一种特殊表达和监督方式。

新加坡《联合早报》为此评价道,在总人数估计已突破3亿网民的中国,网民们交换信息、发表意见,已成为最直接和最有力的公共舆论。

如果人们围观“犀利哥”还有娱乐成分在内的话,那么面对“锦旗哥”的时候,不免会感到一种沉重。据悉,“锦旗哥”最打动网友的,不是他的悲情遭遇,而是他的维权意识,那种近乎“偏执”的维权精神。

“网络民意是现实中的民意在网络上的延伸,这一认识对我国公共管理和民主法治建设至关重要……” 上海交通大学近期发布的《2010年中国公民的网络表达与公共管理分析研究报告》如是指出。

中央党校高新民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中国现行体制下,网络民意弥补了体制中的弱点,互联网成为人们参与监督、参与立法、参与决策、表达利益诉求的途径,对中国民主政治起到了推动作用。”在这个意义上,“锦旗哥”正是网络围观的产物。

诚然,网络监督的力量和作用不可否认,但在网上围观时,网民很可能存在“猎奇”或“从众”心理,从而失去普通的判断力。在互联网这个虚拟的社会里,网络民意有时泥沙俱下,甚至被人操纵、炮制。对此,有媒体评论指出,面对网络民意,管理者在重视的同时,应以更理性的方式去思考、对待,而不是被网络民意所左右,使重大决策充满随意性。

结束语:哥不是传说,姐不是浮云

有评论指出,在娱乐消遣面前,“哥姐”们没有尊严;在网络水军面前,网民没有尊严。我们期待2011年乃至更久远的未来,每个人的权利和尊严在被围观的时候是被尊重和保护,而不是被消费和娱乐。那时,“哥”就不仅仅是一个传说,“姐”就不仅仅是一朵浮云。(作者:张尚初 马学玲)

   上一页   1   2   3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