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木偶剧"伪创新"自废武功 放弃木偶何谈成功

2010年11月11日11:12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木偶剧团 木偶艺术 武功 木偶剧院 战马 操纵 观众 卡门 申遗 尤利西斯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给木偶艺术赢得尊严的木偶剧《战马》。



最近,英国作家米歇尔·莫普戈创作的《战马》再次成为话题。因为美国电影导演斯皮尔伯格将把它改编成电影。上次米歇尔被公众瞩目,是3年前大型木偶剧《战马》在伦敦国家剧院上演——艺术家第一次让几匹大型木偶马成为戏剧舞台的主角。更具突破性的是,舞台上被3名纵偶者操纵的大型木偶“只”是一匹马:不会说话,但却能通过呼吸、肢体动作和嘶鸣声表达情感。此剧在伦敦西区久演不衰,被称作“给木偶艺术赢得尊严的作品。”

为什么会取得这样的成绩?有两点关键原因。第一,它紧紧围绕着“纵偶”这一核心,并大大突破纵偶技艺。第二,它拓展了木偶剧的表现内容和深度,颠覆了很多人认为“木偶剧只适合演给孩子看”的成见。这两点恰恰是当前中国木偶剧发展的盲区。

“伪创新”自废武功

“木偶剧大致分为杖头木偶、布袋木偶、提线木偶三种类型。现在,整个木偶剧越来越偏向‘人偶剧’,这是业内最担心的问题。”上海木偶剧团团长何晓星说。何为“人偶剧”?即,演员带着头套或穿上造型带有象征性的服装表演,“人”成为表演的主体,如中国木偶剧院近年来推出的《猴王》。“杖头木偶是中国木偶剧院的优势,他们曾创造出‘小铃铛’这个经典,但这些年却做起人偶剧。”一位业内人士说。曾师从木偶艺术家索万金,在中国木偶剧院工作数十年的满书香对此更是深感遗憾,“现在是艺术发展的好时机,但木偶剧却走下坡路——用人偶代替木偶,木偶剧门槛大大降低。”

从本体角度出发,人偶剧其实已不是木偶剧。“人对偶的操纵,是木偶剧的本体。”何晓星指出。“偶”,不一定有具体形象,可以是任何物件。上海木偶剧团的《春之畅想》,就是通过人对一块布的操控,表达人对春天的渴望;著名的捷克木偶剧团DRAK,则曾用一只被演员操控的绿色气球,表现莎士比亚名作《仲夏夜之梦》里的精灵。

如此说来,当前很多自称为木偶剧的人偶剧,其实是歌舞剧或者话剧。“如果木偶剧团主要排‘人偶剧’,中国那么多儿童剧团做什么呢?”以布袋木偶闻名的福建漳州木偶剧团的团长岳建辉问道。是什么原因让有些木偶剧团自舍家业,走起了人偶路线呢?

功夫传承出现问题。木偶剧中人对偶的操纵技艺是关键。如泉州提线木偶的纵偶者能用72根线让一只偶栩栩如生。如今一些木偶剧团的看家技艺出现问题,只好选择技术含量降低的人偶剧。

创新迷失。现在一些木偶剧团把引进人偶剧当做创新,或者让声、光、电等技术湮没了木偶表演。创新,在国外同行那里意味什么呢?以南非掌上乾坤剧团为例:《复活节插曲》(1985)第一次取消遮挡木偶操纵者的“黑帘子”,既给观众带去新奇,又解放了纵偶者;《尤利西斯》(1998)让木偶开始呼吸;如今正在伦敦上演的《或许你可以吻我》(2010),则首次探索“包围式”木偶剧。如同导演容小蜜所说,“创新,要在尊重木偶剧本体的基础上往前走一走,不是放弃本体。”

市场诱惑。“人偶戏技术成本低,生产速度快,市场利润大。”福建泉州提线木偶剧团团长王景贤说。观众喜欢人偶剧无可厚非,但木偶剧院将主要精力放在人偶剧上,这是自废武功;分明是人偶剧却打着木偶剧的招牌,这是误导观众。

1   2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