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普查生僻姓氏浮出 “补”姓或为炎帝时国名

2010年11月08日14:57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补天 羊舌 姬水 炎帝 姓氏文化 专科院校 女娲 国名 补 食邑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黄帝住姬水之滨,以姬为姓;炎帝居姜水之旁,以姜为姓。姓和氏,是人类进步的两个阶段,是文明的产物。

中华万姓同根。大约在5000年前的伏羲时期,“姓”被定为世袭,且由父亲传递。所谓“正姓氏,通媒妁,制嫁娶”,姓被赋予“远禽兽,别婚姻”的符号,成为中华民族文明进步的重要标记。而每一个姓氏,都会流传一段有趣的历史故事,有些我们知道,有些则湮没在少数人的记忆深处,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血缘纽带。最新出版的《中国姓氏大辞典》,收录23813个姓氏。目前仍在使用的中国人姓氏超过7000个。中国的姓氏李、王、张、刘、陈,可谓当代“百家姓”中之大姓,其人口之和达3.5亿。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于2010年11月1日零时进行,查清十年来我国人口在数量、结构、分布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情况。而姓名,再次排在调查内容首位。

本次人口普查,不少鲜为人知的姓氏浮出水面。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迁徙,各家各姓散落人间,鲜为人知,甚至家族之间亦中断联系、形同陌路。

按照姓氏进化的普遍规律,大姓人数将越来越多,小姓人数将越来越少,甚至消亡。今天起,成都商报记者将带您走进那些鲜为人知,鲜为人用的姓氏群体,考其来历、分衍和特色,既可昭示于人,亦可互通信息,重建姓氏文化。未来几天向您呈现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个陌生的姓氏,而是来自中华五千年的璀璨历史和特色文化。 (辜波)

故事一

我姓补,叫补天

自从上个月来到崇州市一个培训基地实习,19岁男孩补天就为这里的朋友带来不少生活“佐料”。“呵呵,你叫补天啊,你跟女娲什么关系?”“哎,你是不是有个弟弟叫补地?”“补天,你看又下雨了,快出来把天补一下。”有同学甚至干脆张口闭口称呼他为“女娲”。面对这些没有恶意的玩笑,温和的补天一笑而过:“这种玩笑从小到大见多了,都是关系好的朋友跟我闹着玩。”

“女娲,我衣服破了,

用五彩石给补一下嘛”

1991年冬季里的一天,成都市民党女士经历十月怀胎生下了一个粉嫩可爱的男婴。党女士的老公姓补,她又一直想要个女孩,因此酝酿已久,决定取女娲补天这个神话传说的“补天”二字为名。“‘天’字大气,对小孩的成长有好处。”母亲的愿望很朴素。

补天说:“每到一个新班级,老师一点名总能记住我的名字,同学们也比较容易记住我。”男孩补天,有着如同女孩般清秀的长相,性格又温和,深得老师和同学的喜欢,这也让母亲党女士很是欢喜。

记得初中一年级刚开学时,一位女老师告诉同学们:“我们班有位同学叫补天,可大家知道女娲补天的故事吗?”于是,女老师开始绘声绘色讲述神话传说,大家听得津津有味。下课之后,男同学补天就有了一个响亮的绰号:女娲。

“女娲,你看又下雨了,快把天补一下。”“女娲,我的衣服破了个洞,回去肯定被我妈骂,你用五彩石给我补一下嘛!”“女娲,你收下我做徒弟吧,我以后也补天。”每每说起这种玩笑,总是惹得身旁的人一片笑声。

不过对于名字赋予的涵义,补天一开始并未特别在意。可就在读高一时,一次他所在的班级参加篮球比赛。由于他发挥不好,影响了团队表现,最终惨败。赛后,篮球队队长有些不高兴,揶揄道:“补天,你连天都能补,还干不好这点小事啊。”在生活中,父亲有时也爱用这样的话来激励他,让补天开始思考自己名字所承载的期望。

2007年,补天进入成都一所高等专科院校就读3年高中加两年专科的工程造价专业。对于梦想成为音乐家的补天来说,这当然不是他乐意的选择。但母亲和他反复沟通后,他接受了母亲的安排。开始学习之后,他发现这个专业很有意思,也大有可为。“‘补天’只是一句玩笑话,我先从小事开始,踏踏实实做好。”90后补天这样要求自己。

“补”姓氏的渊源查到有三

补天也曾好奇地问过父亲:“我们为什么姓‘补’呢,这么少见。”对此,父亲也不清楚。补天的爷爷去世早,对于家谱、姓氏这些讲得不多,补天只知道,他们一家是在爷爷辈时从遂宁搬到成都的。

直到一个偶然的机会,父亲结识了另一位补姓叔叔,因为同是姓补,两人亲如兄弟般。从补叔叔那,他才听到一些关于姓氏来历的故事。补叔叔说,“补”这个姓是在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时,从两广一带迁移过来的。几年前,补叔叔的奶奶还在世时,曾经给儿孙辈讲过一些。据说,当时姓补的亲兄弟俩来到遂宁一带,就约定一个人在山的这头安居,一个人在山的那头安居。其中一支发展成后来补叔叔的老家———遂宁白马镇大石乡的补姓家族。但补天一家是否出自这一支,目前还不清楚。

记者搜索“百度百科”查到,“补”用作姓氏读音为第四声,姓氏渊源有三:一、出自炎帝时期的补国,属于以国名为氏。据史籍《通志·氏族略》记载:“补,姓氏。”二、出自春秋时期,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郑国境内有一名为“补”的地名,曾被分封给一位功臣作为食邑,这位功臣的后代以食邑的名称为姓氏,成为补姓的另一支来源。三、在苗族等少数民族中也有以“补”为姓氏者。如今,在重庆市,湖南省的怀化市、芷江县,四川省的遂宁市,广东省的阳江市,江苏省常州市,都有补氏族人分布。

成都商报记者王聪实习记者王梅

1   2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四川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