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北京刚刚经历一场大雪,500多位观众蜂拥于中国电影博物馆售票处。这个位于偏僻的机场辅路的场馆迎来了开馆四年来最辉煌的时刻。很多普通观众连2D和3D电影的区别都不甚了解,对IMAX巨幕更加一头雾水,但他们坚信媒体、网友口口相传的建议:《阿凡达》一定要看IMAX版的,要去就去北京最大的那一家。
斯皮尔伯格说:“电影分为两种,一种是《阿凡达》之前的,一种是《阿凡达》之后的。”这话有点夸张,但这部大片的确让IMAX的生存状况大为改观。这项曾因昂贵的安装、转制费被视为鸡肋的“高科技产品”,瞬间起死回生,成了坊间热议的话题和投资商制片方眼中的香饽饽。
【前《阿凡达》时代】
入不敷出 巨幕堪称“鸡肋”
2006年5月,北京第一家商业IMAX———华星影院开业了。“第一个吃螃蟹”看似风光,却付出了血与泪的代价。原因就一个字,贵。
据华星影院经理刘晖介绍,巨幕电影银幕成本是100万到200万元,放映机要1000多万元,建设一个巨幕影厅的硬件成本就高达1500万元左右,相当于建设七到八个普通影厅的费用。一个IMAX影厅一年票房要达1000万元才能达到盈亏平衡,这几乎是一家多厅普通影院半年的收入。而巨幕电影的放映成本和日常运营费用也十分可观。
片源不足是另一个障碍。IMAX起步于科技馆,最初以科教片为主。尽管2002年推出的“数字原底翻版技术”,能将普通的35mm胶片“加工”为IMAX版本(70mm),但全球一年的IMAX影片也只有10至12部,不少还无法引进。“2008年三部,2009 年五部。”刘晖说。一些影院不得不在IMAX厅放映普通电影,但观影效果不佳。
上海唯一的IMAX银幕所在地———和平影都总经理王伯政表示,他们连完成950万元的年票房目标都十分困难:“如果在我这个地段的电影院都完不成的话,其他城市、其他地方更难盈利。”刘晖则表示,“前年票房 700万,去年640万,在全国已经算是不错的成绩了。我们计算过,建设一个影厅,回本至少要九年。”
IMAX巨幕成了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2008年,万达院线一口气订购了10套IMAX设备,不少同业人员都抱着看笑话的心态,连万达院线总经理叶宁也承认不指望赚钱。而华星影城在双井开新影院的时候,打死都不肯尝试第二只“螃蟹”了。
【《阿凡达》时代】
僧多粥少 买票好比“春运”
订购《阿凡达》拷贝的时候,上海和平影都一度考虑放弃,但终于做出了正确的选择。而正是这部大片,掀起了中国的IMAX观影的狂潮。
鉴于现阶段中国目前只有11块IMAX 3D银幕,《阿凡达》火爆让IMAX的电影票成了稀缺资源,观影过程中怪事层出不穷,蔚为奇观:一位上海中年妇女为了给儿子买两张票,凌晨两点就跑去电影院门口排队;广东东莞的IMAX影院播出设备出故障,影院经理给愤怒的观众下跪;还有影迷不惜打“飞的”追踪 IMAX,重庆观众奔赴昆明,上海观众跑到无锡,哈尔滨观众驱车长春,“120元一张的电影票、来回800元左右的打折机票再加上在昆明四星级酒店住了一晚,每人为看电影至少花费了1200元。”群众们购票热情太高,影院“奸商”持票待涨,遭到一片谴责,黄牛党照旧把票价炒到了800块。
有人说,买《阿凡达》电影票让中国观众提前感受到了春运的气氛。别看多数观众还分不清楚什么是2D和3D,更整不明白IMAX这种高科技,但是中国观众实在是太热情,也太可爱了。
为什么IMAX只在中国出现这样的奇观?一句话,僧多粥少。截至去年年底,中国内地银幕已经达到4723块,但其中3D银幕不过700块,IMAX 3D银幕更是少得可怜,全国仅有区区11块!出现一票难求的局面自然在所难免。
什么是IMAX?
- 名词解释
IMAX是Image Maximum的缩写,意为“最大影像”,可读作“爱麦克斯”,是一种能够放映比传统胶片更大、解析度更高的电影放映系统。包括以 IMAX规格摄制的影片拷贝、放映机、音响系统、银幕等。标准的IMAX银幕为22米宽、16米高,但不断有更大的IMAX银幕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