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图片 发展观察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数据库/周刊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创业板8天蒸发223亿 周五两家公司创业板上会 或造90后千万富翁 -煤变大戏:山西锐意国进 浙商抵制民退 煤老板变现3000亿闯楼市 -中石化京郊20余加油站降价 民营油企逆势降价 打折空间如何挤出 -百万人赶考公务员催生近42亿培训产业 6成人认为教育公平被架空 -外管局试点个人本外币兑换连锁店 索罗斯斥资$1亿认购民生H股 -温家宝会见日本遗孤访华团 带日本遗孤走进中南海:你们回家了 -胡锦涛:中方将向新加坡提供一对大熊猫 提发展中马关系四点建议 -中国部分地区遭罕见暴雪袭击 河北山西等地暴雪阻路/组图 预报 -六部委发文推进汽车出口 力争年均增长达10% 受益股一览 全文 -世行行长:人民币15年内替代美元成为储备货币 我外储"爱上"欧元
首页>>文化发展
黄友义:翻译让中国发出最强音(实录)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2009 年 11 月 12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中国网:

我们说要翻译到位,能够增进彼此的了解,如果翻译的意思没错,但不是那个语境,可能还是会造成彼此间的误解。

2009-11-11 08:55:25

黄友义:

对,心灵上没达到沟通,反而产生了误解,那就糟糕了。

2009-11-11 08:55:35

中国网:

我们也注意到,您在当选国际译联副主席以后,一直致力于推进我国的翻译界和国际同行的交流与合作。您觉得在这样一个过程中,译协还应该在以后对我们国家的翻译事业做什么样的努力,或者是发挥更多的作用?

2009-11-11 08:56:08

黄友义:

应该说这些年来,特别是通过去年中国翻译协会在上海主办第18届世界翻译大会,就在国际翻译行业内,中国的声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比如说国际译联开会,说听听中国人的意见,或者成立一个委员会调查什么行业发展的需求,说也要让中国人参加。

最近我参加了国际译联的理事会,在确定它的十几个专业委员会的人选时,就第一次有很多中国人进入各个委员会。比如说翻译标准化委员会、国际翻译教育培训委员会、国际翻译版权委员会、国际翻译跨文化交流委员会、国际翻译技术委员会,就是高科技,用机器翻译。这些委员会第一次有了中国翻译协会的代表进入,就不是我一个人在这里工作,而是一批人在这里工作。

2009-11-11 08:56:38

黄友义:

还有一些国际翻译家联盟内部的工作性的委员会,比如说会员费用委员会,会费改革的问题怎么办。还有网站,国际译联的网站怎么建设的更好,这些委员会都有。我觉得凡是讨论到翻译问题的时候,就有中国人在,就有中国人的声音。而且我们也注意,不光是大陆的翻译家进入了翻译委员会,我们还做了很多工作,让香港和澳门的翻译家也进入这些国际组织。

我觉得通过在这些新建设的平台上,我们能够让世界更多的了解中国翻译,同时通过了解中国翻译来了解当今现实的中国。

2009-11-11 08:56:47

中国网:

没错。您刚才说翻译在文化走出去战略中是至关重要的。但是有这样一种观点,他认为翻译对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是有一定限制的。您如何看待这种观点呢?

2009-11-11 08:56:51

黄友义:

我觉得在某种程度上这可能是一种误解,我也经常听到社会上拿一些错误的翻译当玩笑来开,这是一种现象,但不是根源。根源是中文的特殊性决定了翻译之难。比如说法国人要把他们的东西翻译成英文,不用法国人翻,英国人会替他们翻,这是国际上的惯例。就是你不要把自己的母语试图翻译成外语,因为这是你的弱项,你应该把外文翻译成自己的母语。

2009-11-11 08:57:12

黄友义:

中国面临的问题是,世界上有多少翻译能够帮助中国人把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电视、电影作品和地方上的招商引资材料,都翻译成外文,有吗?我想没有,就只好中国人来做。所以中国人做的时候,做的其实是我们的弱项,但是我们只好承担,这样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很多人认为你没有把中国文化的精华传达出去,反而造成了一些笑话。这能都怪翻译吗?当然,翻译本人的水平要提高,但是用翻译的人,不管你是一个管理者,还是一个项目负责人,你没有选择好的翻译,那是你的错误,而不是翻译本身的错误。

2009-11-11 08:57:29

黄友义:

假如有一个急性阑尾炎病人要开刀,你会找中医吗?你不会找中医,肯定是要西医。你要想吃点中药调理一下,肯定不会找西医。中译外、外译中就是这么大的差别。所以你选医生要选对,你选择翻译干这个活的时候也要选择对。但是社会上有多少人知道这里面的奥妙呢?然后就把出现的错误、认知当中出现的误解一股脑推到翻译身上,实际是对翻译行业的不了解,而管理者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责任。

2009-11-11 08:57:38

中国网:

现在从事翻译职业的人越来越多,您也在翻译领域工作了30多年,很多网友发来疑问说:改革开放30年了,为什么我们的翻译队伍里没有再出现像季羡林、杨宪益这样的学贯中西的一代宗师呢?您觉得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009-11-11 08:57:43

黄友义:

一代宗师不是天天出现的,标志性的人物也不是成批的,否则他就不是标志性的人物。但是他们两个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正是我们中青年翻译应该学习的。首先,他们都是对两种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比如他们对中国的古典文学都很熟悉,同时又非常熟悉国外,这样才能够游刃有余。从他们的翻译作品来看,说明他们的古文非常好。比如季羡林翻译过一本梵文书,叫“罗摩衍那”(七卷本),这是印度的历史诗史,最后成书于公元前300年,肯定是古文。我看不懂,但是我想肯定是。杨宪益翻译的《史记》,那是汉代写的东西,那也是公元前的作品,所以他们对古文、对古代历史非常的了解。同时,他们对国外的文字也非常熟悉。这是他们的共同点。

2009-11-11 08:58:05

黄友义:

第二,他们都是经过一辈子的翻译。比如说季羡林很多书的翻译是到了80、90年代还在翻译。杨宪益今年90多岁,80多岁时,还在从事翻译,它是一辈子的积累。当中还有一些巨著,比如提起杨宪益,他的作品很多,很少人提到他翻译的《鲁迅选集》,但是人人都知道他翻译的《红楼梦》,这些标志性的大著作也帮了他赢得了社会知名度。季羡林的很多作品,比如印度古代预言《五卷书》,他是1959年就翻了,那也是印度文学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作品。

最后一点,两个人都非常勤奋。杨宪益到了90岁,不久前我去看他,他说的还是翻译的事情。季羡林社会知名度更高,对他报道的更多,他在医院活到什么时候就写到什么时候,谈翻译就到什么时候。所以他们的共同特点决定了他们会成为翻译界的代表人物。

当然,所有翻译都希望像他们一样,大家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就是了。

2009-11-11 08:58:15

中国网:

在现在的情况下,信息爆炸的时代,而且各国之间的交流也非常的多。我国是不是在翻译人才的队伍建设上,像高端人才比较缺?

2009-11-11 08:58:20

黄友义:

我觉得你说的很对。第一,所谓高端,我给它确定的就是职业翻译,不是说干别的、顺手业余翻译点东西的人。人数少,是因为市场需求量大。第二,高端人才少是因为过去我们的教育过去偏重外国语言和文学的研究,而不太重视翻译教育。翻译是一种实践能力,外国文学往往是一种研究能力。

教育部今年年初的时候,曾经制定过发展战略,就是今后要加大高校应用型研究生的培养。比如说到翻译,有一个翻译专业硕士的人才培养机制,它不是研究外国语言和文学,而是要提到学生的翻译能力,知道拿到稿子怎么处理。

2009-11-11 08:58:53

黄友义:

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培训高级翻译人才是近年才有的事情。那么前50年我们在这方面是落后的,落后于澳大利亚这样的国家,甚至在香港很多大学很早就在高校设立了翻译专业,在外语专业之外设立了翻译专业,而我们才刚刚起步。但是现在的翻译因为需求量大,受到各单位的关怀和关注,很多政府部门、事业单位设立了翻译特殊岗位津贴。其实翻译翻译一篇稿子就能挣几百块钱,一个月再给他三五百,对他来说意义不在钱,而在于一种荣誉,让他觉得受到重视。

所以一方面高校要加强培养,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各种形式的培训,比如中国译协就在利用自己的资源对翻译人才进行短训。同时,各用人单位通过设立专业岗位,特殊补贴等等,提高他们的荣誉感,这些措施加起来就会培养出更多的社会需求的、专业性的、高端的翻译人才。

2009-11-11 08:59:02

中国网:

我感觉到现在的翻译行业更细化了,可能分类更具体,更加明确了。您能不能给现在从事翻译的人提供一些好的建议呢?他们怎么样把准未来要从事这个职业的方向呢?

2009-11-11 08:59:10

黄友义:

现在想从事翻译的人面临着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就是国家越开放,全球化越发展,信息流通越大,对翻译的需求量越大,这个需求是专业翻译。机会是有了,但是你能不能抓住机遇,作出成绩。靠什么?我的体会是,翻译是非常苦的行业,非常寂寞的行业,首先,你要耐得住寂寞,其次,要有严谨致学的精神,不能说大概是这个意思,好象不行,一定要字斟句酌。

2009-11-11 09:03:23

黄友义:

第三,要踏实肯干。别人看电视剧的时候,你要钻研外国文学、外国语言、外国文化,自己老祖宗的东西,你有学不完的东西。我的体会是一辈子思想压力非常大,今天如果没看点外文,就好象缺了点什么。

第四,必须勤奋学习,新东西太多。比如说我从事翻译工作,干了10年以后,才觉得有了一点信心,有了出徒的感觉,现在可以独立工作了。我用了十年才找到这种感觉,其他很多工作不需要这么长时间的积累。我个人感觉,我们这个行当更需要静下心来,更需要扎扎实实的,耐得住寂寞,甘于不被人了解,踏踏实实的做幕后的工作。

2009-11-11 09:03:36

中国网:

其实能够懂另外一门语言,了解另外一种文化,另外的知识和新的信息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2009-11-11 09:03:40

黄友义:

那当然,我觉得多一个语言,多一个思路,看问题多一个角度。职业翻译有一个毛病,看到什么就想翻译,这个翻译的过程就是两种文化比较的过程。所以你可以了解到两种文化最优秀的东西,这里面的乐趣是很多的。

2009-11-11 09:04:04

中国网:

在节目的最后,您能不能给我们想要从事翻译事业的年轻人提供一些建议,或者您的一些期待呢?

2009-11-11 09:04:17

黄友义:

我期待着社会上有更多的人成为职业翻译。我也知道,就我们这些人走过的路来看,这是一条艰难的路,但是这里面只要走进去就会发现很大的乐趣。我希望大家从翻译当中当一个快乐的翻译,从翻译当中做一个多面手,知识丰富的人。

2009-11-11 09:04:29

中国网:

非常感谢您今天做客中国访谈节目,我们也希望中国译协在推动中国翻译方面的工作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向世界说明中国,让中国人也更加了解世界。感谢您今天做客中国访谈,感谢网友的收看,下期节目再会!

来源: 中国网
   上一页   1   2   3  



相关文章:
黄友义委员:中国对外出版在危机中谋求机遇(图)
政协委员黄友义与政协委员周幼马合影
黄友义:中国稀缺“中译英”人才导致文化逆差
图片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黑瞎子岛开发规划纲要获批 将成中俄合作规范区(图)
环保投入成"无底洞" 近千亿投资治不好"三河三湖"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