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备受关注的南京大报恩寺塔地宫开启,撩开神秘面纱的一角。地宫呈圆形,直径2.2米,考古人员在第一层发现大量铜钱,将继续挖掘。曾有“天下第一塔”和“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之誉的南京大报恩寺塔,系明成祖朱棣为纪念其生母于明朝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始建,与罗马大斗兽场、比萨斜塔等一道被称为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观。图为考古挖掘现场。 中新社发 王国安 摄
金陵大报恩寺地宫7月17日发掘以来意外不断。首先是石函上的碑文显示,地宫可能不属于明代的大报恩寺,而极可能属于宋初长干寺;其次是半米见方、1.3米高的铁函太大难以运出,27日晚才得以运回博物馆;铁函运至博物馆后考古人员又面临大难题:函体和函盖之间被用铁水浇铸在一起,形成了一道铁箍,如何才能在打开的同时又不破坏铁函、保证文物安全?经过专家论证,南京市博物馆最终确定了开启方案,铁函将于今日打开,凤凰卫视和南京电视台将于9时30分进行现场直播。里面是否真的如碑文显示,藏有佛祖释迦牟尼的舍利?最引人猜想的秘密有望今天大白于天下。
经化学溶剂酥解,铁箍已被取下
据了解,铁函为铸铁材质,较耐腐蚀。函身分为3段,系分别浇铸后再拼接而成。铁函基本上是一个长方体,但是在函颈部略有扩张,口大盖小,这使得函盖陷进函身内,而不是盖在函身上。
当初在制作舍利函时,显然不希望再有人打开,因此又用铁水对函盖和函身接口进行了浇铸。为了防止铁水从缝隙流进铁函内,浇铸前还用黄泥沙对接口处进行了填充。显然,这个设计很奏效,它将铁函铸为一体,考古人员只有破坏这层像“封条”一样的铁箍才能打开铁函。由于切割震动太大,不利于文物保护,因此化学溶剂成了首选,虽然这对函体会略有影响,却是损害最小的一个办法。
至记者发稿时,考古人员已经成功取下了这层宽约5厘米、厚约1厘米的铁箍,为明天打开铁函扫除了最后一道阻碍。明天直播时,考古人员将先用松锈剂除掉粘连函身和函盖的铁锈,再取下函盖。
铁函内灌满水,文物保护难度加大
虽然铁函已经被浇铸成一个整体,但是它还是敌不过岁月的侵蚀。据知情者透露,铁函接口处已有破损,铁函内灌满了水。
进水正是文物保护人员最担心的事,这大大增加了文物保护的难度,尤其对纸张、经卷、丝绸等有机质文物来说,浸水会使其粘连、字迹变淡甚至结构改变,一碰就变成一摊泥浆。如果泥土随水进入,将文物埋在泥浆中,提取文物的难度还会增加。据透露,打开铁函后,若里面文物受损严重,考古人员将先插进托板,将里面的文物整体取出,进行充氮气保护,避免氧气进一步损害文物,然后将其送进冷藏箱,待进一步研究清理保护方案。
另一个不利因素是函体太高,胳膊伸进去探不到底,提取文物困难。一般来说,舍利函是多重的,内部很可能还有铜质、银质、金质等层层相套,那么铁函内的空间就更为狭小。按考古的要求,必须要在提取两重函匣间的文物之后,再取出里面一重舍利函,如何在窄而深的空间内提取文物成为另一个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