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网站2009年12月29日发表乔舒亚·库塞拉的一篇文章,题为“中国决定了西伯利亚的命运”,摘要如下:
刚到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时候,我还以为俄罗斯和中国边境就像美国和墨西哥边境地区那样:皮肤黝黑的穷人偷偷潜入北方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白人则对此惊恐不已。
确实有中国的穷人跑到俄罗斯找工作,拿的薪水比俄罗斯人低。在俄罗斯也能像在美国那样听到一些关于移民的过激论调。不过比起远东地区,这种偏执的论调在莫斯科更普遍一些。而在这里,每人都能举出其他地方的俄罗斯人如何夸大中国人存在的例子。
由于政府对中国人进入俄罗斯实行严格限制,在布拉戈维申斯克见到的中国人并不多———而这里已经是整个俄罗斯中国人最多的地方了。这有几个所谓的“中国市场”,中国小贩在里面出售便宜的衣服和电器。还有几个迎合俄罗斯人口味的中国餐馆:我在这里第一次吃到了炒土豆。
但是在大街上很少能见到中国人,除了几个拍照留念的游客。
这里最突出的一点是俄罗斯人表现出的对中国的热情———这与俄罗斯政府形成了鲜明对比。虽然有些中国穷人到俄罗斯找活儿干,但很多受过良好教育的中产阶级俄罗斯人却在往相反方向跑。我在布拉戈维申斯克碰到的一群能说英语的俄罗斯年轻人中,几乎所有人的工作都与中国有关。其中很多人还在中国生活过。在上海工作的谢尔盖说,比起俄罗斯人,中国人更友好、开放而且乐观。
还有一个更能说明俄罗斯和中国关系的现象:中国男性和俄罗斯女性的跨国婚姻很普遍。这在很大程度上与人口统计学有关:俄罗斯的女性多,而中国的男性多。不过一名俄罗斯女性告诉我:“中国男人脾气好,更会照顾妻子。而且他们的钱也多。”
在阿穆尔州立大学的国际关系学院,学习中文的学生每年都在增加,更多的俄罗斯学生现在的第一外语是中文,而不是英文。国际关系学院正打算取消欧洲研究以及德语和法语课程,只教授中文和英文。
“中国决定了西伯利亚的命运,我们的现在和将来在每个方面都取决于中国发生了什么,”伊尔库茨克州立大学教授维克托·佳特洛夫说:“我们前进的惟一方向就是俄罗斯和中国的融合与合作。但我们不知道这种融合会是什么形式。”
不过他说,这种与中国的地区性融合从更大的范围来说并没有多大意义“规划西伯利亚及其人民未来的不是他们自己,而是莫斯科。西伯利亚人怎么想并不那么重要。西伯利亚是国家的宝藏,这里的人就是为了帮助政府开发这些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