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发展观察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央行重启特种存款 扩大回收流动性范围 央行还会打什么调控牌 -八类纺织品明年无限量出口欧盟 今年贸易顺差将超过2500亿美元 -2010年前30央企整体上市是假消息 "中国物价监管委员会"不存在 -中国保险业总资产达2.53万亿 银行业利润高增长掩盖信用风险 -山西同煤矿工开着私家车上班 循环经济园区成煤炭发展新亮点 -"嫦娥一号"计划24日下午6时许西昌发射 准备数百预案规避风险 -周济:反对教育产业化 加大财政投入 中国最具影响力MBA(榜单) -专家:居民财产性收入提升是大趋势 人均GDP翻番等于收入长4倍 -聚焦十七大报告中的新提法新表述 -三季度73家内地企业IPO融资218.56亿$ QFII额度年底扩至300亿$
新“京商”:立足皇城 超越历史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10 月 17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北京不是纽约,而是一个有着3000年悠久历史的古老城市,一个经历了850年岁月沧桑的都城,即便是麦当劳、星巴克的数量多过了全聚德,阿迪、耐克的流行指数盛于瑞蚨祥,京商的魅力依然风骨犹存,不曾迷失。

●京商文化海纳百川,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并且坚持仁德、诚信,深蕴儒家文化精神。而这种精神,对于现代商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新京商”们站立在中国经济的最前沿,国际化步伐最快,正气势恢宏地书写中国崭新的历史篇章。

徽商严谨精明,粤商实效稳健,晋商精打细算。当历史中晋商、徽商的雄财善贾被后人啧啧赞叹之时,我们似乎意识到,有这样一群一直在皇城脚下繁衍商业文明的人被忽略了。于是,“京商”文化在人们的追溯中渐渐清晰。

2005年,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和北京商业经济学会率先提出了“京商”概念,并启动了“京商”研究。

2007年6月19日,在北京市商务局等单位举办的“京商”学术论坛上,有关部门成立了京商研究中心,建立起京商研究基地,并将推出京商指数。2008年,将着手建设京商博物馆,使之成为展示和弘扬北京商业文化的重要场所。

京商品质———“御用”招牌精益求精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王茹芹认为,历史上,来自国内不同地域的商人,以各自的经营传统,掌控了北京城不同的商业行业。各地商业精华的集聚和文化融合造就了“京商”。

京商,是在北京这块特定的国都之地培育和发展起来的区域商业及商业文化。地处天子脚下,起源于金,历经元、明、清数朝,京商自古把皇宫帝室和官僚政府构成的庞大消费群体视作服务对象,对于商品品质的苛求似乎也成就了京商老字号流传至今的“御用”招牌。为保持纯正的品质,京商普遍在原料上千挑万选,在技术上精益求精,在产品上不断创新,对于管理和技术人才求贤若渴,因此,京商的产品和技术标准代表了当时同时代的最高标准。一些老字号也因此脱颖而出,“正明斋”的饽饽、“天福号”的肘子、“月盛斋”的烧羊肉等都曾受到皇家青睐,授予进宫呈送的腰牌。

京商文化———兼容并包仁德诚信北京城集中了全国各地区、各民族的行业精华,全国不同地域商业精华的集聚和文化融合造就了“海纳百川”的京商。

这样一个多元化、构成复杂的京商群体却可以统一于儒商文化。京商是受中国儒家文化熏染、影响最为深厚的群体。这一点,从不少京商的牌匾、楹联就可看出端倪。受益于儒家文化,使得仁德、诚信成为京商的经营宗旨。京商的店名中,以“仁”命名的很多,如现存的“同仁堂”、“南庆仁堂”、“仁和”等,都讲究以德经商,用仁心换人心。而今,发展日新月异的北京城,建设者同样来自五湖四海。北京的包容性成为延续京商繁荣发展的文化特征。仁爱宽容的儒商文化同样是现代商业文明应一如既往秉承的发展精神。

来源: 在线国际商报
1   2   下一页  



相关文章:
“商业革命”崛起十大商帮
龙游商帮和南浔商帮的衰落
中国商帮史海纵横及创富秘诀
商帮:大陆财富新阶层的崛起
首届中国九大商帮最具成长性企业大型评选研讨会
寻找本土生存通道 五大新商帮改变中国经济版图
图片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电监会拟将风电招标改为定价 设立可再生能源投融资机制
长春规划中国最大汽车产业基地 汽车业年产值将达3千亿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聚焦中共十七大/ 十七大前中国人事任免/ 人事任免-中央 地方
· 中国反垄断法出台 向垄断说“不”
· 直击中国各地房价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农村计划生育网络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