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二:三錾斧
有了预约,就能去中国馆了。拾步走上中国馆台阶,脚下的石头就大有学问。76级踏步看似简洁,却蕴藏了传统的民间智慧。中国馆大台阶全部采用花岗石“华夏灰”制作而成,呈现出黑白相间的视觉效果。其珍贵之处在于,为了使石材的表面呈现细密美观的凹槽,这些台阶全部使用的是濒临失传的民间绝艺——“三斩斧”。
“三錾斧”是一种流行于浙江、福建一带的极其古老的纯手工石材表面处理方式。因其人工剁斧的时候,需要初錾、细錾、终錾三个工序,故取名“三錾斧”。这种由手工剁斧制造出来的纹理,甚至比国外顶尖机器加工出来的纹理更加均匀和细致。可是,这种处理方式,需全部采用纯手工“剁斧”的方法,一刀一刀剁出来,细细密密,平均每1厘米的宽度,就要錾上7刀之多,整个中国馆的大台阶加起来需要5400多万刀。这种古老的方法已濒临失传,此次负责加工中国馆大台阶及平台的石匠们,是苦寻8个月之久才找来的。
关键词三:微型史诗
上完台阶,游客首先搭乖电梯来到49米的最上层。这是展馆最高、最大的展层,也是核心展示层“东方足迹”。一个超常规的电影厅是这层的点睛之笔,这里放映的是一部长达8分钟的“微型史诗电影”,诗意地展现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在城市化建设中所作的努力和成就。
影片导演是执导《南京!南京!》的陆川,据他透露,从创意阶段开始,电影即定调为诗意的展现,影片将展现一种新的人文情怀,震撼但不压抑,因此会有很多超出现实生活的、富有想象力的奇观呈现给观众。别看影片短,但其后期制作复杂程度不亚于好莱坞大片《魔戒》,将体现国内目前最高的电影后期水平。由于主题影片将在不同的空间里同时展现,前、左、右三面大银幕包围着观众。
关键词四:清明上河图
走出影厅,游客可能还没有从影片所展示的强烈视角冲击力与心灵震撼力中出来,就很快会被另外一件宝贝所吸引,那就是中国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这件长约5米的北宋风俗画卷,是画家张择端存世的惟一作品,属于国宝级文物。该画描绘了北宋宣和年间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汴京的繁盛热闹,画卷以全景式的构图,细致而真实地记录了城乡、街市、水道间的形形色色。
2002年,《清明上河图》的孤本曾在上海博物馆展出,引来无数观众排队参观,竞相一睹真容。但当时观众只能在1米开外的围栏外远距离眺望而已。这一次,原本5米多长的画卷被放大至100米,游客走在巨型画卷旁,可以更清楚地目睹中国古代城市的风土人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