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9点上班,你可以8点起床,“笃悠悠”地煎上一个荷包蛋,泡杯牛奶或做菜泡饭,读上一刻钟报纸,甚至还可以来个餐后扭腰消化运动;整装待发后于8点55分出门,9点即可准时坐在位于同一栋楼的办公桌前开始一天的奋斗。如此“近距离”的“适意”生活,将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的“汉堡之家”中呈现。
也许你会说,这有什么稀奇,即使在上海,我可以把房子租在公司对面,不也可以“安步当车”?但是在一栋建筑中真正地实现办公、居住的完美融合,却需要在设计之初就周密考虑并精心设计。汉堡驻上海联络处首席代表安克告诉记者,要实现“商住混合”,就是说,这栋大楼的“商用”部分要满足办公居住的条件,“民用”部分则要满足生活所需;一边要做成工作格子间,另一边卫浴、厨房一个都不能少,这对设计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不过如今,在德国汉堡“港口新城”的阿姆桑托凯大街,大部分居民已经先期住上了“商住混合房”,不用烦恼奔波上班路,天天享受“以步代车”的愉悦。“对一个大型都市来说,这类商住混合房将为缓解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供一个思路,”安克说道。
除“商住混合房”外,“汉堡之家”还带来了一个更重要的概念———“被动房”,它也将是中国境内第一栋获得认证的“被动房”。所谓的“被动房”,简单说就是符合一系列严格技术指标的“超低能耗房”。据安克介绍:“‘汉堡之家’代表着可持续建筑文化的‘隐藏能量’理念,它基本不用电网的任何一度电,靠太阳能、地热等清洁能源,以及人体和电器的余热就能实现能量的自给自足,而且完全不用空调。”通过对空间的合理设计、良好保温材料的运用,这座18米左右高,看上去像打开的抽屉的房子体积非常紧凑,保温效果和气密性良好,冬季和夏季的采暖、制冷能耗都很低,四季能保持室内25℃左右的恒温。“汉堡之家”节能指标甚至超过汉堡境内的“被动房”,每平方米的目标年均电耗仅50度,相当于德国普通办公楼的四分之一。安克透露,“汉堡之家”产生的能量自己还用不完,完全可以输送给其他建筑使用。
最让人憧憬的是,“被动房”的技术并不是遥不可及,价格也并非高不可攀。太阳能、地热等技术如今都已成熟,具备推广可能,汉堡的经验也显示旧房屋经过合理改造即可达到“被动房”节能标准。虽然因使用优质的隔热材料等,“被动房”的建造成本会比普通房高5%—15%,但运行成本低。数据表明,目前德国已有4000—6000幢“被动房”投入使用,对居民住宅来说,一次多投入15%的成本改造成“被动房”,日常生活所耗能源花费能减少90%。“汉堡之家”将在运行期间记录自己的能耗数据,为未来改进房屋节能技术提供进一步参考。
今年3月份动工的“汉堡之家”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明年初将启动内部装修,预期3月中旬完工,4月试运行。安克透露,世博期间,“汉堡之家”将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和互动,剖析“隐藏能量”之谜。
截至记者发稿前,“汉堡之家”传来最新消息,12月2日,汉堡市副市长克丽思塔·格奇女士将带队来沪,亲自揭开“汉堡之家”的最终布展方案。而作为永久保留建筑,“汉堡之家”这座低能耗的生态建筑杰作,也将长留上海,成为联结上海和汉堡的一个纽带。(陈汶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