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后,互联网的人口特征将发生根本性变化,这也是让我们的孩子们学汉语的原因所在。
上周最让人感兴趣但却被很少报道的事件,就是英国布朗政府宣布将在英国的学校中推广汉语教育。
推出这项教育计划和提供相应的基础支持,将满腔热情转化为实际行动并不容易,但无疑这是个非常好的想法。这不仅因为,今天在校的孩子们将在一个由中国经济实力所主导的世界中成长,而且,他们也将不得不适应一个受中国的“软实力”(比如文化)影响的世界。这种“软实力”将不可避免地伴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而水涨船高。
西方大多数有关中国互联网的讨论,都集中于公民自由等方面。实际上,中国的互联网所涉及的方面要广得多。这也是上周由“佩尤网络与美国生活”项目发布的调查报告令人感兴趣的原因所在。该报告主题为“中国上网人数激增”,探讨了中国的互联网发展对中国人以及其他国家人们的影响。
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数字。中国有1.37亿人使用互联网(美国大约有1.9亿人),但中国的上网人数仍在迅速增加。大约在两年后,中国网民数量将会超过美国。
然而,中国却存在着一条深深的“数字鸿沟”:中国网民绝大多数都属于城市人、年轻人和男性。1/3为学生,另外有1/3为商务人士。最大的“鸿沟”存在于城市和农村之间,在城市居民中,互联网普及率达到了20%,而农村地区仅有3%。
中国面临的一项重要政策问题,就是如何消除互联网的城乡差距。该报告引用了一些调查成果,其中提到两个最大的障碍———互联网接入的匮乏和使用技巧的不足。即便中国农民安装了互联网,大多数人也不懂该如何使用。而且,很多人不明白互联网与生活有何联系。报告中引用了一位山东农民的话:“对我们这些农民来说,电脑跟航空母舰没什么区别,对我们的生活根本没什么影响。”
这种情况必将改变。而当这种变化来到时,中国社会将会发生什么呢?报告认为,互联网的广泛使用,将会使这个国家实现一种更深层次的统一。当前,中国有统一的书面语言,但不同方言使不同地区的人们分隔。报告还预测,互联网会使遍布全球的华侨和他们在国内的亲属联系更紧密。
而这会对我们这些西方人产生什么影响呢?汉语将成为互联网中的通用语言吗?很难说,但现在也许是投资那些能提供优质在线翻译技术公司的大好时机。在更远的将来,更大的变化似乎在所难免。互联网的发展受历史及其最初使用者的影响:它发源于美国,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美国的价值观。20年后,互联网的人口特征将发生根本性变化,这也是让我们的孩子们学汉语的原因所在。如果学校里还开设了讲授中国文化的课程,那一定要让他们报名参加。 英国《观察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