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
天津有驰名中外的四大民间艺术。
1、“泥人张”彩塑,以其逼真夸张的造型,简洁鲜明的色彩,富于装饰趣味的艺术特色而闻名海内外;
2、以套版印刷,人工彩绘为特色的“杨柳青年画”,在中国版画史上与南方著名的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深受国际友人青睐;
3、1914年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的“魏记风筝”,以其古朴优美的造型赢得国内外人士的赞誉;
4、以“刻砖刘”为代表的建筑装饰砖雕,风格古朴,手法细腻,是中国独一无二的民间建筑工艺。
天津是葫芦制作之乡,无论是范制葫芦、烙画葫芦还是彩绘雕刻葫芦,天津民间艺人的作品在全国都是一流的,特别是范制葫芦从清朝流行至今,在国际上首屈一指。此外,做工纤细色彩鲜艳的天津剪纸,工艺考究负有盛名的天津灯笼,在国内外享有声誉的天津绒绢花,以及1903年就在美国圣路易斯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的天津地毯等,都是近现代天津民间艺术的代表。
【民间风俗】
岁时、节日民俗是一种内容宽泛、涵盖面较广的社会文化现象。天津地方,特别是城市区域流行的岁时节日,绝大多数是属于汉族近两千年间不断丰富而在各地普遍传承的全国性节日,由于城市经济活动不受农时直接制约,人们对于岁时的注意已大为淡化。天津地区流行的岁时节俗及人们活动方式大致如下:
春节
农历新年。旧时天津习俗腊八节后便开始办年货。年货以香烛、纸锞、神马、神前供品、节日食品为主。二十五日以后,家家贴春联,户户挂吊钱儿、准备年饭年菜。除夕和元旦是春节活动的高潮,津俗有守岁、辞岁、祭祖先、吃团圆饭等活动。晚间燃放鞭炮通宵不绝。在丰盛的节日食品中一定要蒸粘糕,取其一年更比一年高之意。
破五
正月初五。傍晚家家剁馅包饺子,意为剁小人,捏小人嘴,以驱邪秽。
元宵节
正月十五,亦称“灯节”。以前一天所蒸“刺猬老鼠”供于神像前,及窗台、门墩上,上午头向外,下午转向里,以求驮宝还家。晚饭间以汤元供神佛祖先,并合家食汤元。各大商号张灯结彩,燃放烟火,游人如云。40年代后此俗大减,近年又有于此日做“灯会”者。
二月二
此日谓为“龙抬头”。均食烙饼、煎焖子、炒鸡蛋、炒绿豆菜(又称“龙须菜”)。妇女忌做针线,恐伤龙目。
清明节
津俗为清明前后各十天祭扫祖墓,供香烛祭品于坟前,焚纸箔后,取土培坟叫“添坟”。今仍为民间祭祖节日。
端午节
五月初五,又称“五月节”。住家自初一日插蒲艾于两旁,悬符箓于门楣。儿童穿黄色“五毒衣”、“五毒鞋”,衣襟缀“老虎褡拉”。20年代前有涂雄黄于小儿头、胸、耳及臀部者,以祛瘟避邪。应节食品为江米小枣粽子。
中秋节
八月十五,又称“八月节”。以月饼、鲜果供神佛。晚间于庭院设几案,供月亮马子,月饼、瓜果等,由主妇焚香跪拜。“圆月”只限妇女,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之谚。应节食品为月饼,亲友互赠。
十月初一
津俗以蜡花纸裁剪糊制衣服,与纸箔一同于家门外焚化,俗称为已故亲人“送寒衣”,至今仍有此俗。
腊八节
十二月初八。以各种米豆、小料煮粥,称“腊八粥”,供佛并食用。有的于此日用醋泡大蒜,称“腊八醋”,春节时食用,今仍有此俗。
腊月二十三
以糖瓜、粘糕、草料和清水供灶神,晚间由家长祭拜。之后,神马与纸锞一同焚化,谓灶神上天,除夕换新神马供奉之,谓灶君回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