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祥:生态农业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没有比较优势

发布时间: 2015-07-02 09:20:48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王振红  |  责任编辑: 王虔
关键词: 李国祥 生态农业 现代市场经济 比较优势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记者 王振红)建设生态文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在《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发展生态农业。发展生态农业,是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最重要途径。然而,生态农业在实践中为什么没有成为农业生产者普遍接受的发展模式?发展面临的最大难题是什么?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推广不开来,从根本上说是生态农业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没有比较优势。

李国祥指出,生态农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实现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治理污染,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人们自然就会想到发展生态农业。目前,无论哪个国家,没有不重视生态农业发展的。我国也不例外,各地也积极探索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业大面积推广施用化肥和农药的同时,一些地方就开始探索不施化肥和农药,利用河塘淤泥用作肥料生产水稻,稻田里养鱼养虾或者养鸭,发展立体种养业,目的是不使用现代化学投入物,靠生态农业增加经济价值。尽管这种生态农业模式,在理论上受到高度评价,成为教科书中学生必须学习的生态农业发展案例,但实践中很难推广开来。这是为什么?是这种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的技术太复杂,农民学不会,掌握不了?还是这种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在市场经济中没有经济优势?

客观地说,不施化肥农药种植水稻,稻田里搞养殖业的做法,传统农业社会里农民不学都会。可见,发展生态农业,在本质上不是农民会不会的问题,而是农民愿不愿做的问题。

生态农业发展,要求必须具有生物多样性。在一个农业系统里,处于不同层级的食物链中的生物能够互相依存。水稻生虫了,要有动物来吃,鱼虾或者鸭子能够吃虫。水稻生长需要营养,鱼虾和鸭子的排泄物及其他腐殖质可以充作肥料为水稻生长提供营养。

生物多样性的要求与现代农业的专业化特征直接冲突。小而全,可能是生态的,但往往是没有效率的。在一个高度现代化的大农场中,可能只种植一种作物,并且只允许或者只容忍一种作物生长。国外发达国家有些现代化的大农场,作业全程机械化,大面积种植转基因玉米,除玉米外其他的杂草,即使不是杂草的其他作物也被看作是杂草,通过除草剂全部铲除掉,转基因玉米不生虫,当地的环境中鸟类因没有虫吃而无法生存。高度现代化的农业,有时与生态农业发展是完全排斥的。

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推广不开来,从根本上说是生态农业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没有比较优势。或者说,现代农业科技发展,并没有很好地尊重生态农业的基本要求,仅仅从经济上选择农业科技发展方向,使得农产品生产者忽视了生态农业发展的价值。生态农业的理念不缺,而其实践路径及其形式非常有限,集中反映了社会全体成员与农业生产者之间的矛盾冲突,是生态文明价值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冲突。

总体上看,尽管人们已经普遍地接受了生态农业的理念,从上世纪中叶也开始了生态农业发展的具体实现形式的探索,但总体来说当今世界生态农业发展面临的困难仍然很多,步履维艰,要么过度依赖财政保护资源环境,无法通过市场实现盈利,缺乏经济驱动力;要么借生态农业之名,行资源环境过度开发之实,生态农业仅仅是摇钱树的名头。这就是当前发展生态农业的现实最大困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