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发展观察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审计署6管齐下堵社保基金漏洞 部分省市社保基金审计已开始 -周五沪指午盘收于4162.97点 "全民炒股"言过其实 基民热情不减 -奥运空气质量将实现五省联保 水利部急调长江清水注入太湖 -教育部将严惩高校"体制外"招生 民办高校招生收费成监察重点 -外资正式进入中国铁路运输领域 中国钢铁并未冲击国际市场 -国税总局:可能重创股市 短期不征资本利得税 不会取消利息税  -"鑫诺三号"卫星上天 "长征"火箭完成百次发射 可发射飞船和卫星 -全国治理商业贿赂未达预期 专项工作延期 公务员处分条例实施 -中国即将公布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财政部调整商品进口关税 美将对我铜版纸征最高99.65%反倾销税
受全球化影响 我国青年就业的脆弱性不断增强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6 年 06 月 17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全球化与中国青年就业

一、 全球化对青年就业的影响

全球化是指全球经济和社会一体化的趋势,包括形成共同市场、共同游戏规则以及文化相互融合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各种主体为争夺资源、利益和话语权,采取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手段,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竞争。劳动力市场不但受到全球经济因素的影响,还受到政治等因素的干扰,实际后果因而变得复杂。作为劳动力市场的新加入者,在受全球化影响劳动力市场变数增多的情况下,我国青年就业的脆弱性不断增强。

(一) 公共部门就业机会有限

现存的数量较少的国有单位大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部门,它们依靠垄断地位而具有较高的劳动报酬和就业稳定性,是多数年轻人渴望进入的部门。

与青年愿望相反的是,公共部门的就业机会却很有限。2004年,中国在非农产业的就业人数有4亿,其中,在机关事业单位就业的只有不到3800万人,不到10%,在国有企业就业的不到3000万人,比例不到8%,二者合计占不到1/5。

目前,在公共部门就业一般需要研究生以上学历,导致青年对学历的过高追求,研究生的录取比例达到几百分之一。中国每年的大学毕业生人数已达到200-300万人,研究生以上学历的达到50-60万人。很多人为了进入公共部门就业而展开激烈竞争。公务员的招考比例也达到几百分之一,一个岗位有几百人报考,在一些垄断行业也存在类似情况;此外,由于传统的用人机制还无法很快转变,青年人进入单位后的晋升相对缓慢。

(二) 传统的低端优势产业的就业机会也越来越少

2000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整个加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中国农村劳动力数量多、价格低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开发,通过加工贸易等形式,在国际低端产品市场占领了很大的市场份额。通过这一国际化过程,大量的一批批的农村青年找到了非农就业机会,增加了收入,促进了经济增长。这一国际化进程是中国经济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以及就业机会增加的重要源泉。

但是,发展中国家的全球化进程始终受制于发达国家。在国际产业链中,发达国家控制着技术,是发展中国家产品的重要出口对象。一方面,发达国家通过对整个产品加工、出口链的控制,获取高额利润,不断降低发展中国家低技术含量加工业的利润空间,进而限制了就业空间和就业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发达国家限制向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转移,限制了其国内产业结构的顺利调整,并往往存在贸易逆差。为了解决贸易逆差,发达国家又施压发展中国家货币升值,这又进一步限制了发展中国家低技术、高劳动含量产业的发展和就业机会。

总而言之,由发达国家主导的不平等的全球化,必然导致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差距越来越大,使得发展中国家普通劳动力的就业机会越来越有限。

(三) 在全球化压力下,青年人力资源开发问题严重,导致青年劳动力有效供给不足

中国新增劳动力需求主要在私营部门。这些企业经营灵活,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不高,是大部分青年就业的部门。据中国首次“从学校向工作过渡”调查,近70%的青年在私营企业工作。在全球竞争压力下,私营部门为了生存,极力压缩劳动成本,造成青年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

首先,这些企业只轮换使用18-25岁的青年,一旦劳动力过了这一“黄金”年龄段,就解雇再招用新人。第二,在青年就业过程中,只使用不培养。第三,青年缺乏就业保护和社会保护。据上述调查,超过60%的青年没有签合同或只签了1年以内劳动合同,平均周工作时间超出国家法定标准,工资率低,多数人没有享受应有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大部分青年没有接受过任何形式的培训。这种对青年人力资源竭泽而渔的做法,导致青年劳动力有效供给不足,也使今天的劳动力变成社会未来的包袱,进一步增大了总量和结构性的就业压力。

(四) 全球化导致生产技术、生产方式变化加快,青年素质难适应

全球化的技术基础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不但创造出新的生产方式和就业方式,也对传统的生产方式进行改造。在中国,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大部分青年从事低技术含量的非正规就业以谋生,就业青年中新的信息生产技术的普及率还比较低,他们接触新的信息技术生产方式的机会大大少于发达国家的青年。70%的青年从事体力操作性职业和简单技术性职业,从学校向工作实现顺利过渡的青年比例只有不到20%。当发达国家的青年已经在用先进信息技术进行模型设计的时候,中国大部分的青年还在学习简单的制图。

总之,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如果没有人为推动的技术和知识向发展中国家的传播、转移,以信息技术为特征的全球化将导致发展中国家青年难以适应新经济的素质要求,与世界的差距越来越大。知识和技术的贫困比物质的匮乏更可怕。

二、 应对全球化就业影响的措施

正如世界各国一样,中国在应对全球化对青年就业影响方面也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其核心是为青年创造就业机会。

(一) 针对大学生的特殊优惠政策,促进高素质劳动力结构性就业不足问题的解决。引导高素质劳动力到西部地区、基层和艰苦地区就业。制定促进大学生到非公有制单位就业的政策。制定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从事个体经营的政策。

(二) 以社区为平台,为失业青年提供帮助扶持。针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政府加强了就业管理服务组织体系建设,利用现有的机构网络,在街道、社区、乡镇建立了社会保障平台,以此来统筹管理城乡劳动力资源和就业工作,充分发挥社区在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服务职能,也因此建立了切实帮助青年就业的渠道。同时,针对各类青年加强了教育培训。

(三) 不断加强劳动力市场保护。劳动力市场缺乏保护是全球化影响的重要结果。在顺应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以促进就业增加的同时,还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对青年的劳动力市场保护,以提高青年就业的质量。如加快立法进程和执法力度,通过完善法律体系加强对工人权利的保护。

三、 对策建议

(一) 加强国际交流,促进青年就业

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的和谐发展是解决一国青年就业问题的前提。为迎接全球化的挑战,促进青年就业的公共政策必须是全球化的和全国性的。

事实上,早在联合国千年会议的《千年宣言》中,就明确提出“制订并实施各种战略,让世界各地青年人有机会找到从事生产的正当工作”,提出了解决全球青年就业的新政治承诺及各国政府和全球性组织就此结成的新型伙伴关系,将有关青年的公共政策纳入整个就业政策,将充分就业作为全球性经济社会战略及国家政策的首要目标。此后并建立了联合国青年就业政策网,就解决青年就业这一挑战的最佳方案提供看法和经验。

因此,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应加强国际交流,在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合作中、在双边和多边事务中加强关于全球化的社会影响方面的交流,促使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审察、重新考虑并调整旧政策,实施新政策,以实现惠及所有人的社会发展,保证全球经济、社会及环境的可持续性。在推动促进青年就业的全球化政策中,应特别加强对发展中国家青年的知识、技术的传播和培养。

(二) 统筹青年的教育、培训、就业、社会保护等问题

1. 改革公共教育制度,加强与劳动力市场就业的联系。应重新审察、思考和调整教育、职业培训和劳动力市场政策,为各类青年从学校向工作顺利过渡创造条件,为青年人日后的工作生涯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2. 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劳动力市场机制作用的进一步发挥,为促进青年就业创造制度条件。首先,在保持稳定和财力允许的前提下,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使更多青年的才能得到发挥。第二,进一步放开市场,促进一些垄断领域的市场化。通过壮私营经济的发展,吸引青年进入私营企业。第三,逐步完善劳动力市场立法和执法,为非正规就业青年提供保护,促进青年就业质量的提高。第四,通过市场机制的进一步完善,为青年流动解除后顾之忧,从而促进青年的自由流动,更大限度地促进青年人力资源的开发。

3. 改善教育投入结构,提高教育供给能力,加速解决由于青年劳动力素质低造成的供给瓶颈问题。首先应逐步放开高等教育市场,引入其他资金来源,推动高等教育更大规模的发展,同时通过助学贷款等方式,让更多的青年有机会、有可能接受高等教育。第二,包括中央财政在内的各级财政资金优先投入农村及经济落后地区,强力普及九年义务制教育,进而优先推动中等教育的普及。第三,把发展职业技能教育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启动国家专项资金投入,推动我国职业技能教育大发展。

4. 建立有利于创业的机制。目前,许多青年是自主性创业,他们有自发的创业愿望和创业能力,遇到的主要是业务开拓方面的问题,包括技术开发、产品开发、信息获取以及市场开拓等。为此,应建立创业扶持中心,为创业青年提供经常性的信息、技术、市场等方面的服务,而不仅仅是扶持青年创业项目的启动或小企业的孵化。这不是个别创业专家团的几次服务就能解决的,需要制度化和常规化。

5. 大力发展劳务派遣,更有效地促进青年从学校向劳动力市场的过渡。国内外的实践证明,劳务派遣是一种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就业形式,通过劳务派遣机构,将劳动者组织起来,再将劳动者派遣到用人单位,既可以帮助劳动者就业,又可以满足用人单位灵活用工的需要。

6. 自上而下地真正发挥青年组织的作用。在国家和地方层面,加强共青团组织的实质性职能,统筹协调青年问题。 (张丽宾)

来源: 经济参考报

相关文章:
中国首次公布青年就业状况 普遍满意现在的工作
黄菊:大力推进青年创业 开创青年就业新局面
从就业者到创业者 中国青年就业观发生深刻变化
相关专题:
图片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六一"儿童节关注2000万留守儿童:发展之路遭遇体制障碍
世界无烟日:中国超5亿人健康受被动吸烟危害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