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发展观察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2020年中国核电装机容量达4000万千瓦 民资外资可参股核电建设 -欧盟REACH法规明实施 影响我3万多企业 中国建重点实验室应对 -央行严控外商投资内地房市 把好信贷关 中国房地产还能热多久 -社会对职业教育比较歧视 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合法就业权利 -中国扩大儿童免疫范围 增25亿购疫苗 卫生事业十一五规划纲要 -A股均价与历史高点相差1成 内地资金充裕惟未走出去形A股泡沫 -民营油企欲打包卖外资 三分格局或变两强相争 商务部促油企整改 -中国存在粮价上涨引发通货膨胀风险 商务部三措施稳定肉蛋价格 -国务院决定今年试点向国企提取分红 -07中国大学满意度排行榜出炉:清华第3北大第10 高考人数破千万
中国大学:离高等教育全球化还有多远?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2 年 06 月 07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看一看他们的头衔就能发现,“教育全球化”对中国高校早已不是模糊而遥远的概念。

    理查德·雷利是美国前教育部长,现在则是世界最大私立教育机构——美国修文集团董事会成员,正是这个集团在北京和上海开办了中国顶级的英语培训机构华尔街英语;美裔华人朱莉亚女士曾是美国第一位亚裔大使,她9岁赴美国读书,而今在北京和复旦同时任教;1993年在复旦大学担任校长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福家,现在的身份是英国诺丁汉大学校监。这些中外教育专家、教授和大学校长,今天在上海济济一堂参加题为“教育全球化及其对中国高等教育的机遇和挑战研讨会”。

    理查德·雷利说,高等教育全球化趋势将对中国高校产生巨大影响。从内因上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于国际人才的需求效应逐渐显现;从外因看,外国高校在中国教育市场的掘金热潮也正如火如荼。

    一个既可喜又可忧的数据,说明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增长需求和巨大缺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到2000年底,全球留学生总数达到160多万,分布在全世界108个国家,而中国有38万留学生在世界103个国家求学,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留学生派出国。

    “高等教育的全球化趋势将给中国带来许多机遇”,理查德·雷利说。教育全球化首先使得更多中国学生得以留学海外。在美国55万留学生中,中国学生已经占到10%以上;其次,网上教育的项目、远程教育及师资交流的发展也使中国高等教育日趋国际化。

    他认为,今后几年内中国高等教育领域将会出现许多变化,包括引进更多的国外院校项目并设立分校区,增大国内外私人投资教育的力度。此外,在教育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和世界许多其他国家一样,亟需在经济、外贸、法律等领域引入英语授课模式。

    “校长的职能只有两个:找钱,找人才,”杨福家院士引用哈佛大学校长鲁登斯坦恩的名言,为中国高校指出转变的方向。在他看来,高等教育的全球化无疑为中国实现打造世界一流学府的梦想提供了机会,但中国大学首先要向外国大学学习灵活的机制:教育部要给大学更多自主权力,大学要以教授为主,发展通才教育,同时加强与国内外其他大学间的联盟。

    “中国高等教育应当提倡国际化,而不是全球化”,同济大学校长吴启迪说。由于同济大学在文化交流上的杰出贡献,吴启迪1999年获得了德国政府颁发的“大十字勋章”。

    她认为,21世纪大学的使命是交流与对话,包括在不同文化和文明之间的交流,也包括科学技术和人文领域的沟通。21世纪的中国大学要培养既国际化又本地化的人才,第一步就是让中国学生的文凭与资历获得世界其他国家认可。

    在同济大学,两所中外合办大学——中德学院和中法工程与管理学院,已经成功运转了好几年。从中德学院毕业的本科学生即将获得“两国文凭”。此外,从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的学生也将获得英国土木工程师的资质认可。吴启迪说,同济大学的下一个目标,是在5年内让80%的教职员工拥有国外留学的经历。

    新华社 2002年6月07日

来源: 新华社

相关文章:
《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五"发展规划纲要》发布
江泽民考察中国人民大学并发表重要讲话
教育部批准的45所网络大学
相关专题:
图片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2007世界竞争力评比:中国大陆首度超过台湾地区
中石油称冀东南堡油田可开采100年 开发成本近60亿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