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十二五”特色农牧业发展规划(全文)

2013年09月11日13:22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十二五 规划 纲要 特色农业 农业 青海 产业化 农村经济 农民增收 科技创新

二、 畜牧业

草原畜牧业以保护草原生态为前提,以科学合理利用草地资源为基础,以建立草畜平衡机制为手段,以组建牧民合作社为切入点,以转变生产经营方式为核心,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及牧业增效、牧民增收为目标,坚持分流牧业人口与减畜相结合,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和生态移民保障制度,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从体制机制上闯出一条草原畜牧业发展的新路子。农区畜牧业以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为重点,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推广健康养殖方式,不断提高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水平和综合生产供给能力。重点发展牛羊肉、奶牛、毛绒、饲草料等4大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生猪、家禽产业,适度发展特种养殖业。

(一) 牛羊肉

——主攻方向:牧区全面推进生态畜牧业建设,转变经营方式,提高畜种品质。农区把大幅增加牛羊肉产量作为突破口,大力推进规模养殖基地建设,全面形成良种羊、牦牛和肉牛优势产业带,加快畜群周转,提高出栏率和商品率,通过推广良种、良料、良法,实现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提升农区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发展目标:到2015年,草食畜出栏达到730万头(只),牛羊肉总产量达到20万吨。其中:羊肉、牛肉产量分别达到10.7万吨、9.36万吨,产值达到67.5亿元。牛羊肉满足本省需求的基础上,外销量提高到7万吨。

——区域布局:海东、西宁所辖各县的川水及浅脑山地区,黄南、海南、海北州等地的农区和毛肉兼用羊主产区的20个县(市),建立细毛羊、半细毛羊和肉用良种羊产业带,良种羊存栏数量提高到370万只,母畜比例达到65%,年出栏达到180万只。牧区藏羊主产区的19个县建立藏羊产业带,藏羊存栏量保持在600万只左右,母畜比例提高到65%,年出栏达到375万只。海东、西宁各县的浅脑山地区和海北、海南、海西和黄南州所属农业区16个重点县,建立良种乳肉兼用牛产业带,建成存栏能繁母牛400头以上的规模化养殖场(小区)150个,区内乳肉兼用牛和杂种黄牛能繁母牛存栏增加7万头以上,年出栏肉牛达到23万头。牧区6州21个牦牛生产重点县,建立牦牛产业带,存栏稳定在250万头左右,母畜比例达到56%,年出栏牦牛110万头。

(二) 奶牛产业

——主攻方向:坚持以奶牛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建设为重点,集中打造河湟流域奶牛产业带和重点城镇郊区奶牛主产区,提高规模化养殖比重和产业集中度,加大品种改良,推广良种、良料、良法,推进青贮玉米基地建设,推行测乳配方饲喂技术,提高奶牛单产,增加牛奶总产。

——发展目标:到2015年,建成存栏奶牛500头(其中:能繁母牛400头)的奶牛规模化养殖场(小区)150个,奶牛单产提高到3吨,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41%。全省能繁母牛存栏达到20万头,牛奶总产量达到35万吨,产值16.6亿元。

——区域布局:重点建立河湟流域内的城镇郊区和川水地区奶牛产业带,兼顾海西地区面向城镇的城郊奶牛生产基地建设。湟水流域的西宁城郊4区、大通县、湟中县、湟源县、民和县、乐都县、平安县、互助县;黄河流域的循化县、化隆县、尖扎县、同仁县、贵德县;海西州的格尔木、德令哈市等17个县(区)为奶牛生产重点县。门源县、共和县、同仁县的部分小块农业区可适度发展。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