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全文)

2013年09月10日14:49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十二五 规划 纲要 江西 农业 农村经济 产业化 农民增收

3、物质技术装备条件显著改善。2010年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51%,比2005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3805万千瓦,增长了113.6%。其中用国家补贴资金购买的各类农业机械,从2005年的2890台猛增到2010年的39.8万台,增加了130倍;水稻机耕、机收水平由2005年的60%、30%,猛增到2010年的80.0%和62.9%;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0.1%,进入了中级发展阶段。全省34个县完成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农村能源建设稳步发展,全省农村户用沼气池数153.9万户、小型沼气工程2907处、中型沼气工程1030处,大型沼气工程387处,占全省总农户数的21.5%,建设乡村沼气服务网点2104个,惠及人口近650万人。

4、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成效明显。“十一五”期间,新增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21个,全省总数达到32个,防治或减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棉铃虫等主要病虫害危害面积12.7亿亩,挽回经济损失100亿元。省级畜牧兽医体制改革全面完成,地(市)级改革基本到位,县(市、区)改革大部分到位,基本建立了行政管理、监督执法、技术支撑三大体系,建立了省、市、县、乡、村五级动物防疫双轨责任制,健全并落实动物防疫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和物资经费保障机制,认真落实国家强制免疫政策,统筹兼顾做好非强制免疫工作,强化动物疫病监测与预警预报,加强突发动物疫情应急能力建设及动物卫生监督与执法,加快推进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和重点疫病净化工程建设等,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明显提升。

5、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认真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全省共有县级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专(兼)职监管人员639人,已组建部省级农产品质检中心3个、设区市级农产品质检中心11个、县级农产品质检站77个,全省农产品质检机构共拥有检测技术人员825人,检测仪器设备达1.12亿元。依托这些质检机构,全省各级农业部门每年抽检农产品12.2万批次。共制(修)订农业地方标准313项、地方农业生产技术规范586项,已建设15个全国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县、33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示范县,356个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区,发展无公害农产品877个、绿色(有机)食品1148个,登记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28个。2010年全省蔬菜中农药残留合格率达到97%,生猪(猪尿)中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等药物残留合格率达到99.5%,生鲜乳中三聚氰胺检测合格率达到100%,淡水产品中药物残留合格率达到98%,连续多年全省没有出现一例因食用农产品导致的质量安全事故。

6、农产品市场与执法体系日趋完善。全省现有农业部定点农产品批发市场22个,年交易额达到290多亿元,各类农产品协(合)作组织3000多个,50万农民参与农产品流通,初步构成农产品流通体系。现行有效的涉农地方性法规和规章有15部,市、县(区)农业局已建立农业综合执法机构100个,执法人员623人,共查处假冒伪劣种子(苗)案件60件,农药案件5000余件,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5亿元,有效遏制了农资产品和农产品质量违法行为的发生。同时深入开展农业执法文明窗口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许可项目精简12项,审批时间缩短8天,为创业者提供了一个公开、便民、高效的政务环境。

7、农村经营体制机制创新深入推进。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得到有效巩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推进。2010年底全省拥有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7家,省级龙头企业472家,市级龙头企业1338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45家,超10亿元的22家,超50亿元的5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直接带动农户356万户,占全省农户总数的42.5%,农户从产业化经营中增加收入总额达到90亿元,较2005年增长112.4%,户均增收2000元,增长112.2%,吸纳和安置农村劳动力就业人数达24万人。2010年省级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303亿元,企业年销售收入平均规模达到2.76亿元,比2005年增加了0.9亿元,增长42.6%;企业平均拥有固定资产0.6亿元,增长了34%。现有3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国内上市,3家在国外上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融资能力进一步增强。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19万家,合作社成员数超过12万户,户均增收达2800元。

8、农垦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全省农垦系统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38.8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89.4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8.2%,连续八年实现两位数增长。2010年全省农垦系统实现利润4.4亿元,连续8年盈利。全省农垦系统民生逐步改善,农垦职工负担得到切实减轻,职工收入和生活水平也大幅度提高,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3450元增加到2010年的5797元,年均增长率11%,连续8年增收300元以上。以共青、桑海、大茅山、红星、茅山头、梅岩等七个经济开发区为支撑的产业布局框架基本形成,纺织服装、羽绒制品、医药制品、食品加工等支柱产业和一批骨干企业异军突起,对垦区经济发展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9、外向型农业进一步发展。2010年全省农业招商引资首次突破100亿元,农产品出口创汇4.3亿美元,同比增长8.6%。大鄣山有机茶、供港蔬菜、赣南脐橙等农产品远销香港、日本、欧洲等国际市场,成为农业出口创汇的重点产品,特别是供港蔬菜占香港市场量的1/3。畜产品外销和出口稳定增长,年外销生猪1100万头,活牛活羊80万头,活禽7000万羽,禽蛋10余万吨,每年供港生猪25万头左右,外销和出口总量比“十五”期间增长315%以上。水产品出口企业中,对美国和欧盟成功注册的分别有13家,对俄罗斯成功注册的有14家,注册企业数居中部省份之首,小龙虾对美出口实现“零”关税,鲜活淡水鱼供港销售实现零突破。2010年全省水产品出口创汇突破2亿美元,其中自营出口1.9亿美元,连续9年居全国内陆省第一。

10、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速。随着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强农惠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全省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经营性收入不断增长,工资性和转移性收入比重大幅上升。“十一五”期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迈上4000元、5000元台阶,2010年达到5789元,连续5年位居中部六省第一,比2005年增加了2523元,增长77%,年均增长率达到12%。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