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201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3年预算草案

2013年03月07日19:10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预算执行 职业教育质量 乡村绿化 农村公共服务 预算草案 富农政策 预算编制 政策性农业保险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预算管理

  二、五年来财政工作情况

  2008年以来,全区财政紧扣自治区党委战略部署,不断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努力增强地方财政实力,大幅提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保障能力,为财政的稳定、快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地方财政实力迈上新台阶

  一是收支规模快速壮大。全区公共财政总收入从2008年的179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460亿元,年均增长26.1%,五年累计完成1510亿元,是上一个五年的5.9倍。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从95亿元增加到264亿元,年均增长27%,五年累计完成844亿元,是上一个五年的3.4倍。全区公共财政支出从323亿元增加到872亿元,年均增长29.2%,五年累计完成2893亿元,是上一个五年的3.5倍。全区人均财政收入水平全国排名第14位,人均财政支出水平全国排名第7位。二是中央转移支付大幅增加。经过坚持不懈地努力,中央各项转移支付由2008年的243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534亿元,五年累计1932亿元,是上一个五年的3倍,年均增长21.9%。中央转移支付占到宁夏总财力的70%以上,成为推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三是资金来源渠道不断拓宽。五年累计完成政府性基金收入688亿元,吸引国际金融组  织和外国政府贷款赠款67.3亿元,发行地方政府债券115亿元,落实政府信用平台贷款400亿元以上,有效缓解了公共预算支出压力,补充了基础设施、生态治理、环境保护、能源水利、交通建设等重点项目建设资金需求。

  (二)财政宏观调控实现新跨越

  始终紧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认真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努力把握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节奏和重点,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推进自治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注重完善政策体系。积极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推行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增值税转型等税制改革,对高新技术企业、现代服务业、物流业、新能源产业等实行税收优惠,调高小微企业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扶持实体经济加快发展。全面执行出口退税政策,支持外贸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五年共取消和停征188项收费,减轻了企业和群众负担。出台了财政支持节能减排工作三十条、支持慈善园区发展二十条和支持中小企业 “百家成长千家培育”工程、科技创新平台、新能源产业、特色农业、交通一体化建设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以财政“组合拳”凸显调控着力点。

  注重实施项目带动。发挥政府资金的带动和引导作用,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四馆三中心”、银川河东机场二期扩建、中卫和固原支线机场、太中银铁路、银川火车站、宁夏大剧院、宁夏体育场、中阿经贸论坛永久会址等一大批重点项目相继建设完成。调整完善宁东基地财税管理体制,为宁东基地加快发展提供了稳定的财政制度保障,累计安排28亿元支持宁东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累计安排106亿元支持构建沿黄经济区“一堤六线”城市带大框架,安排52亿元加快宁南区域中心城市和大县城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特色小城镇建设,积极探索五市城乡客运一体化运营试点。

  注重产业优化升级。累计安排107亿元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创新“平台投放、无息使用、绩效管理、比例收回”的扶持企业发展资金投入新方式,支持“五大十特”园区、“五优一新”产业发展。建立自治区科技创新平台,设立科技创新发展基金,鼓励企业和科研院所增强自主创新、科技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增强科技创新对工业增长的带动能力。推进节能减排和新能源产业,支持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加强资源节约利用和公共机构节能降耗,安排3.6亿元开展光电、光伏材料制造、风电规模化应用和可再生资源利用,力促节能减排目标实现。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自治区财政向宁夏银行、宁夏黄河农村商业银行、宁夏农业综合投资公司累计注资12.5亿元,拨付资金4.4亿元构建了自治区、市、县三级中小企业发展担保体系,增强地方金融、担保机构融资能力。大力实施以三大口岸、九大物流园区和乡镇标准化农贸市场以及“万村千乡”工程为重点的现代物流体系建设。

  注重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连续8年调增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2012年月人均达到1785元,比2008年增长54%。城乡居民养老金由月人均55元提高到70元,城市低保标准由月人均185元提高到255元,农村低保标准由年人均693元提高到1750元,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财政补贴由人均40元提高到2012年的300元,启动实施了高龄老人、重度残疾人、孤儿养育津贴,持续加大了社会救助的力度。累计发放各项惠农补贴资金32.7亿元,全区96万农户受益,户均年受益680元以上。深入推进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在全国率先完成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与2008年相比,全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津补贴水平总体提高了一倍。建立完善物价上涨联动机制,及时发放对困难群众、高校学生、城市出租车临时价格补贴。

  (三)农业农村事业得到新发展

  五年累计安排农业投入453亿元,年均增长36.5%。不断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机制,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现代农业发展。通过政策补贴、财政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重点支持葡萄、枸杞、优质粮食等自治区五大战略性主导产业、六大区域性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整合资金40亿元建成40多个设施农业示范区、5个优质水稻示范县、170个设施养殖示范村、50余万亩优质粮食基地。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夯实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持续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累计安排39亿元支持17个县小型农田水利和中部干旱带节水工程建设,实施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加固,推进中南部地区饮水安全。争取中央将宁夏中北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列为全国3个示范省区之一,投资36亿元,新增耕地78万亩。加快扶贫攻坚步伐。制定35万生态移民资金筹集方案,通过整合中央、地方专项、预算安排等渠道筹集生态移民建设资金105亿元,已拨付44亿元,实现搬迁定居12.1万人。大力推进65万贫困人口扶贫开发,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支持817个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安排3亿元在1097个村开展“互助资金”试点,发展壮大山区特色产业。改善农村生产生活面貌。争取中央将宁夏列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8个示范省区之一,投入10亿元对339个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进行了有效保护,1040个行政村得到整治,全区三分之一以上农村人口受益。支持实施 “六到农家”工程,所有行政村实现了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全覆盖,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提升了  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四)民生保障能力有了新提升

  牢固树立民生财政理念,在全国率先编制财政民生预算,将民生项目预算纳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五年来,全区财政民生支出2100亿元,年均增长28%,占同期财政支出的72.6%。

  教育事业得到优先发展。2008-2012年全区教育支出409亿元,年均增长17.7%。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力度,全区新建成幼儿园24所。累计安排38亿元实施校舍安全工程,新建、维修校舍476.8万平方米,每县建成1所标准化高级中学,200余所学校建成标准化操场。先后五次调整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生均保障标准,小学由168元提高到575元,初中由220元提高到775元。启动实施“营养改善计划”,惠及37万山区农村学生。全部化解9亿元义务教育普九债务、23亿元高校债务,顺利通过国家“两基”验收。大力实施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提升工程,支持宁夏大学“211工程”建设、宁夏医科大学“申博创大”。实行家庭经济困难生生活费补助制度。

  医疗卫生事业全面进步。2008-2012年全区医疗卫生支出161亿元,年均增长32.1%。全面推进新医改政策落实,进一步完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财政补助由2007年的40元提高到2012年的300元,全区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基层卫生服务补偿机制不断完善,全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由9类33项扩展到10类43项,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达到25元。加大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基础条件投入,新建、改扩建市县乡卫生机构202个,标准化村卫生室1033个,支持18家县级医院、21家妇幼保健机构、100所乡镇卫生院、2474所村卫生室配备医疗设备,在5所乡镇卫生院实施远程会诊项目,定向招聘150名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和3000名村医。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2008—2012年全区社会保障支出281亿元,年均增长28.5%。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支持创业带动就业,加大就业培训力度,推动实施妇女小额担保贷款,推进“三支一扶”工程和“4050”人员就业。率先在全国统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将新农保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合并实施,新农保目标比国家提前10年完成。大力推进“黄河善谷”,支持慈善园区、自治区老年福利中心、陶乐老年城建设,加大残疾人救助力度。累计投入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126亿元,建设保障性住房28.3万套,解决了15.7万户城市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困难;实施塞上农民新居和危房危窑改造工程,建设新村193个,整治旧村1501个,改造危房危窑20.6万户,100万群众喜迁新居。

  其他社会事业稳步推进。2008-2012年全区累计投入57亿元,加大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全面推行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村数字化电影免费放映,推动精品文化剧目创演和文化下乡活动。加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支持市县特别是山区市县建成了一批大型体育文化设施,在乡村一级普遍建立了文化广场、农家书屋和体育运动场所,丰富了城乡群众文化体育生活。大力加强“平安宁夏”建设,安排29亿元支持建设公共安全基本装备和交通、城市智能监控系统,加大食品安全、药品安全、水质安全等基础条件建设,加强和创新城乡社区管理,提升群众幸福、安全指数。

  (五)财政管理改革取得新进展

  省以下财政体制进一步完善。规范均衡性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市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深化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加强村级组织运转保障,调整完善了自治区对宁东管委会、红寺堡财政体制。自治区对市县各类转移支付由2008年的155亿元增加到438亿元,增长2.8倍,平均每年增加70亿元,有力增强了市县和基层财政的自主调控能力,提升了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财政改革深入推进。在全区财政系统深入开展了以储备项目、申报项目、论证项目、实施项目、绩效评价项目为主要内容的“项目管理年”活动,基本建立起以公共财政、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本经营、社会保险基金为构成的政府预算体系,深入推进以部门预算编制、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非税收入管理为主要内容的财政改革,规范预算的定额化、标准化管理,扩大公务卡的应用范围,建成金财工程一体化运用平台,实现财税库银横向联网,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增强预算执行效率。财政管理显著加强。自治区和26个市县(区)财政部门全部公开了财政总预算,全区1478个一级预算部门公开了部门预算,自治区财政5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和取消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全部在《宁夏日报》上公布,接收社会各界监督。颁布实施了《宁夏回族自治区财政监督条例》,加强了扩大内需政策落实和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全面完成“小金库”、公务用车、财政专户专项治理,严格“三公”经费管理。深入开展以“六进”为主要形式的“财政法制宣传周”活动。建设完成192个乡镇民生服务中心。

  五年来,我们坚持固民生之基、添发展之翼、铸和谐之本、兴改革之利,财政工作整体上实现了“财税制度向公平调节转移、财力分配向困难地区转移、支出安排向民生领域转移、财政调控向优化结构转移、工作重心向能力提升转移”的五大战略性转移,奠定了财政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