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二、2013年重点工作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综观国内外形势,世界经济低速增长态势仍将延续,国内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但经济长期向好趋势没有改变,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市自然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特别是几代烟台人不懈奋斗积淀下的雄厚基础,是支撑我市未来发展的最大优势。转调步伐的加快,扩大内需战略基点的确立,改革开放的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是推动我市未来发展的最大动力。“蓝黄”两大国家战略的全面推进,“一极领先、多极崛起”发展格局的构建,中日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的设立,是促进我市未来发展的最大机遇。我们既要坚定必胜信心,又要增强忧患意识,一步一个脚印推进各方面工作,奋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主题主线,以“一个率先、三个坐标、三个跨越”为目标,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更加注重扩内需、稳增长,更加注重转方式、调结构,更加注重抓改革、拓开放,更加注重统城乡、保生态,更加注重惠民生、促和谐,稳中求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实际使用外资增长8%,外贸进出口增长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以内;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
(一)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着力增强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坚持以改善民生为根本,以城镇化为引擎,以消费为基础,以投资为支撑,建立扩大内需长效机制。
发挥城镇化对扩大内需的拉动作用。把城镇化作为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聚集资源要素、带动产业发展,完善基础设施、释放投资潜力,扩大公共服务、拓展需求空间。大力推进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由乡到城的重要转变,加快建立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城镇发展模式。实行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积极稳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发挥消费对扩大内需的基础作用。调整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发展文化、休闲、旅游、健身等服务消费,培育一批拉动力强的消费新增长点。抓好“菜篮子”、“放心粮油”等工程,规范和降低农产品市场收费,推进红星美凯龙、招远皮革城二期、太平洋百货等一批载体设施建设,营造安全、便利、放心的消费环境。
发挥投资对扩大内需的关键作用。坚持投速、投量、投向、投效的有机统一,加大公共投资力度,引导民间投资快速增长。集中抓好200个、总投资7067亿元的市级重点项目。海阳核电1号核岛具备冷试条件,潮水国际机场完成飞行区及航站区建安工程,青烟威荣城际铁路铺轨实现预期目标,龙烟铁路开工建设控制性工程,南水北调配套工程达到进度要求。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深化银企合作,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发展金融机构表外融资业务。提高城发、城投公司等平台融资能力。发挥创业投资引导作用,扶持发展融资性担保公司。支持恒丰银行优化结构、规范运营、提质增效,推动烟台银行、烟台农村商业银行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健康发展,促进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快速兴起、扎实运作、稳步发展。认真排查和化解财政金融领域的风险隐患。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增长11%以上。
(二)突出抓好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实施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优化生产要素配置,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拉长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培育优质品牌,推动产业层次向高端迈进。
构建更具规模、更具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体系。继续推进“5510工程”、“8515工程”和“退城进园”工程,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突出抓好100个过亿元的技改项目,加快建设万华工业园、张裕国际葡萄酒城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推进通用东岳新型车、钛合金紧固件、航空材料产业园、绿色轮胎产业园、大金重工、海德新能源专用车等新兴产业项目,积极引进新能源汽车、云计算、3D打印、工业机器人等高端项目。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支持发展物联网、电子商务和信息产业,努力建设智慧烟台。
构建更具活力、更具特色的现代服务业体系。按照“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的目标,加快发展与先进制造业配套联动的生产性服务业,培育壮大与改善民生密切相关的生活性服务业。推进总部经济基地、国际综合物流园区、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北方城大型批发市场等重点工程,建设万达城市广场、中粮大悦城等大型商贸设施,深度开发滨海海岛度假、葡萄酒休闲等十大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办好国际葡萄酒博览会、国际果蔬·食品博览会等展会活动,挖掘胶东鲁菜文化,叫响“鲁菜之都”品牌。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占比再提高1.4个百分点以上。
构建更加安全、更加高效的现代农业体系。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推动粮油、蔬菜、水果、畜牧、水产等优势产业提档升级,扶持现代种业、绿茶产业、生态药业、观光农业等特色产业发展。提升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加强绿色生产,新增“三品一标”认证基地15万亩、循环农业示范基地20万亩。实施10座大中型和45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基本完成长岛引水济岛工程,抓好惠及29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继续改善库区生产生活条件。
构建以品牌为支撑的产业体系。培强万华、张裕、招金、泰和新材等驰名品牌,振兴传统优势品牌,扶持新兴知名品牌,提升区域优质品牌,推介农业特色品牌,引进国际著名品牌,带动提高企业、产业、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构建有利于扩大财源的产业体系。扶持壮大工业主体税源,积极培育现代服务业新兴税源,深入挖掘地域特色潜力税源,完善税源控管体系,抓好企业主辅分离和资产资源性收入征管,打造财源建设新亮点,提高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生产总值比重。
(三)纵深推进改革开放创新,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坚持把改革开放创新贯穿于科学发展全过程,努力推动改革实现新突破、开放迈上新台阶、创新取得新进展。
深化各领域改革。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首创相结合,从解决当前突出矛盾出发,研究制定重点领域改革方案,启动新一轮综合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机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调整市区财政管理体制和财政分配关系。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动民营企业快速膨胀,新增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2.5万户以上。适时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工作。加快小城镇改革试点步伐,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稳步实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推动开放向优化结构、促进创新、挖掘深度、扩宽领域、提高效益的方向转变。坚持出口与进口并重,壮大十个传统出口产品集群,培育十个新兴出口产品集群,扶持重点外贸企业和出口基地健康发展,扩大先进技术装备、重要资源进口,实现对外贸易转型升级。坚持引资与引技引智并重,加强对日韩、港台、欧美、东南亚及京津沪等重点区域招商,强化与德国巴斯夫公司、韩国现代集团、台湾鸿海集团、香港招商局和港中旅等知名企业的深层次合作,推进23个投资过亿美元的重点项目,力争完成150家外资企业年度增资任务。坚持利用外资与对外投资并重,支持企业到境外建设资源性开发企业、生产加工基地和承揽工程项目。加快筹建国际航运服务中心,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扩大文化、科技等领域对外交流与合作,推进中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率先起步。坚持引进外资与引进内资并重,强化面向央企和行业龙头企业的招商引资工作。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国家创新型城市、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实施科技创新“六个十工程”,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发挥企业家、科学家才能,加强产品创新、品牌创新、管理创新、产业组织创新、融资体制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积极引进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跨国公司设立科研机构,支持驻烟高校、科研机构提高科研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落实高端人才引进“双百计划”,组织美国硅谷华商博士烟台行、第七届“华交会”等活动,加快培育创新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
(四)集中力量实施重大战略,着力培育区域发展新优势。坚持“蓝”“黄”“高”相结合,大力推进重点板块开发,形成城乡一体、海陆统筹、错位发展、有序竞争的开发局面。
加快构建“一极领先、多极崛起”发展格局。东部新区,以金山港区为重点,拉开“七纵三横”路网管网框架,启动海洋产权交易中心、海洋经济总部基地和海洋创业服务大厦建设,同步推进产业招商,在高端项目引进上取得突破。西部莱州湾,重点建设滨海开发起步区。南部丁字湾,配套完善海阳亚沙文化旅游集聚区和莱阳南海新区基础设施。北部龙口湾,加快实施龙口集中集约用海项目,全面推进招远滨海科技产业园建设。高标准建设蓬莱西海岸文化新区。有序推进长岛休闲度假岛保护性开发建设。
打造蓝色经济优势板块。大力实施“以港强市”战略,推进“港口、产业、城市”一体化布局、联动式发展,优化德龙烟铁路沿线“一线七港”功能布局,规划建设以海港、空港、保税港区和铁路中转站为依托的西部海岸临港产业区,培育壮大石油化工、临空经济、冷链物流等特色产业。推进芝罘湾港区货运功能向西港区转移,精心规划和着力打造芝罘湾高端商务区。继续关注和持续推动中韩汽车陆海联运、中韩铁路轮渡等项目。加快推进100个蓝色经济重点项目,突出发展海洋生物医药化工、海洋装备制造等现代海洋产业,支持中集来福士、大宇造船等50户海洋骨干企业做大做强,海洋产业产值增长16%以上。
推动各类园区进位升级。巩固提升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龙头地位,在国家级开发区中领先发展;支持烟台高新区创建蓝色经济创新型特色园区,在国家级高新区中争先进位;放大保税港区政策优势,主要指标高于全国保税港区平均水平;增强昆嵛山保护区生态优势,实现文化、休闲、旅游等多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招远经济技术开发区快速崛起、跨越发展;扶持栖霞台湾农民创业园聚集资源、突破发展;推动省级园区实现五年发展新目标。
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支持各县市区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发展实体经济和主导区产业,走精农、强工、兴贸、富民之路。坚持“促强扶弱带中间”,促进龙口在全省县域城市中领先发展,推动莱州、招远、蓬莱、海阳赶超发展,帮扶栖霞、支持长岛加快发展,再造莱阳发展新优势。推进重点镇改革创新和整合发展,建设一批产业大镇、经济强镇、区域重镇和物流商贸、文化旅游特色名镇。
(五)不断提高城镇化质量,着力开创城乡建设新局面。以“提质加速、城乡一体、统筹发展”为目标,努力构建以中心城市为龙头、县域城市为骨干、重点城镇为支撑、农村社区为基础的新型城镇发展格局。
健全城乡规划体系。编制《烟台市城镇化发展纲要》,统筹兼顾城乡产业、用地、居住以及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科学规划老城区、新城区、新社区和新农村布局,精心编制重要区域和节点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全国率先建立数字化规划管理系统。
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整体策划、积极推进、分步实施棚户区、工矿区、危旧建筑和农村住房改造,今年集中开展中心城市白石、慎礼、北马路等18个区片和39个村居改造工程,开工建设安置房200万平方米。新建农房6万户,改造危房8154户。完善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与分配监管,筹建各类保障性住房3200套。
打造中心城市新亮点。高标准实施芝罘、福山、莱山、牟平生态新城开发建设,加快城市科技广场、恒隆广场、华润中心等公共设施和商贸综合体建设,适时启动烟台山、朝阳街、所城历史文化街区维护性改造,积极推进大南山、养马岛、芝罘岛、崆峒岛保护性开发。引导建设一批城市景观小品,打造依山、滨海、沿河景观带,抓好特色建筑、主干道沿线灯光设计。
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推进胜利路南延、通林路等40条城市道路建设,新建续建一批立交桥、过街天桥和停车场。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拓展和延伸公交线路及服务,将老年人公交车免费乘坐优惠范围放宽到65周岁以上。实施11项供水、供气、供热及排水、排污工程,新增供热并网面积100万平方米、燃气用户2万户,加快中石油天然气烟台段管网铺设进度。完成威青线等7条公路境内路段大修改造,开工建设潮水国际机场连接线和9条公路改造工程,规划建设6个公路与铁路换乘枢纽,新建改建农村公路400公里。
优化城乡环境。深入开展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和治脏、治乱、治堵、治污工作,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改善老城区及城乡结合部基础设施和生活环境,实施市府小区、华茂小区等区片综合整治改造,抓好70余处涝洼地段改造和9条河道清淤维修工作。创新交通组织管理,营造畅通、安全、文明、便捷的交通环境。完成第二批800个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任务。
(六)全面增强文化软实力,着力构建更高水平的城市文明。坚持把文化建设与文明建设结合起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巩固全国文明城市成果,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创新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繁荣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出版、广播电视等文化事业,培育1861广告创意产业基地、烟台动漫基地等文化产业集聚区。加大文化投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创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加强策划,整合资源,推出精品,积极扩大烟台特色文化影响力。精心筹办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和第二届烟台文化艺术节。
健全文明城市建设长效机制。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促进文明城市建设实效化、制度化、常态化。加强公民道德工程建设,深化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发挥“道德讲堂”作用,树立先进典范,培育知荣辱、讲正气、做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七)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打造美丽烟台。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建设美丽城市、美丽乡村。
加强国土资源管理。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控制开发强度,优化空间布局,完成单位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下降目标。严格保护耕地,严肃查处违法违规用地行为。坚持集约用海,整治修复海域、海岛和海岸环境,争创全国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完善节能调控机制和能耗量交易机制,加强重点领域用能管理,继续淘汰落后产能。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节水型社会。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发展,组织开展百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推动200家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抓好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强化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增强全社会节能意识。
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深入实施蓝天、碧水、青山、绿地“四大生态”工程,强化水资源、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和重点流域综合整治,抓好水土流失和裸露山体恢复治理,完成水系造林绿化11.5万亩。按照减量化、无害化的要求,严格控制化肥农药使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实施一批污染物减排重点工程,更新180辆污染较重的公交车辆,实时公布PM2.5空气质量状况。
(八)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着力办好为民服务实事。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在保基本、强基层、广覆盖、提标准、重均衡、建机制上下工夫,努力让群众过上更好生活。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免费培训失业人员和农民工3万人以上。开发4000个公益性岗位,促进高校毕业生、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善待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强化大企业社会责任。加强创业型城市建设,扶持大学生、留学生创业园等孵化基地。新增城镇就业12万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5万人以上。
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做好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加大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力度。启动实施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鼓励社会力量发展养老事业和老龄产业,新增机构养老床位4000张以上。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成5处县级社会福利中心。加强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残疾儿童“春苗阳光”康复工程,做好流浪儿童救助工作。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提升普通高中教育水平,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鼓励高等院校合作办学。解决好农民工子女入托、入学问题。加快烟台工贸技师学院等新校区建设,建好133处乡镇公办幼儿园。强化校车管理,抓好校安工程。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校服覆盖面达到学生数的70%。继续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
不断提高群众健康水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优化中心城市医疗资源布局,健全城乡卫生服务网络。实施体育惠民工程,推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创建全民健身示范城市。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抓好民主法制建设,深化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健全社会矛盾预防化解机制,增加智能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投入,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建设和谐稳定模范城市。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抓好气象服务和防震、防汛、防台风及抗旱减灾等工作,有效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搞好人民防空进社区活动。组织开展第三次经济普查。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积极发展妇女、儿童、红十字和慈善事业,推进民族宗教、史志档案等工作。
各位代表,为更好地了解民意、倾听民声、汇集民智,去年我们集中一段时间开展了“我为《政府工作报告》建言献策暨2013年‘为民服务实事’征集意见”活动,部分意见建议已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内容和“为民服务实事”范围,其他意见建议正在研究、解决、落实。我们将全面兑现向广大市民做出的承诺,努力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快、更公平地惠及全市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