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3年03月01日16:23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 文博会 文化创意产业 城市软实力 清洁生产审核 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生产性服务业

(三)着力聚合改革正能量,实现综合配套改革新突破。改革创新是深圳经济特区的根和魂,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我们要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全面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增创科学发展体制机制新优势。一是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进一步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深化财税、投融资体制改革,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创新财政支持产业发展方式,增强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放大作用。加快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打破垄断,降低门槛,简化程序,提高效率,推进社会投资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加大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力度,增强国有经济活力。创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支持非公经济健康发展。继续深化土地管理制度和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创新统计方法,探索建立反映经济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的指标体系,更好地发挥统计在科学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积极稳妥推进社区股份公司改革,支持社区经济加快转型升级。二是加快推进社会领域改革。进一步理顺政府和社会的关系,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作用,逐步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完善政府主导、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积极探索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积分入户制度。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创新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推进公交等公用事业改革,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教育、文化、医疗、养老等事业发展。三是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大部门制改革,建立更加明晰的部门职责体系。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化公务员分类管理和聘任制改革,规范和完善公务员交流机制。稳妥推进基层管理体制改革。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继续开展法定机构试点和机关事业单位雇员制度改革。

(四)着力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加快建设国际化城市。开放是提升深圳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要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提高外溢型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强化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功能。一是加快高端资源集聚。落实支持总部经济发展政策,加大投资推广力度,吸引更多跨国公司和机构在深设立地区总部,引进国内外大型总部企业10家以上。推动引资、引技和引智有机结合,重点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支持企业“走出去”,鼓励优势企业开展海外并购和设立分支机构、研发中心,稳定和扩大海外市场份额。二是全面推进前海大开发大开放。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构建引领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开放高地。用好前海比经济特区更加特殊的先行先试政策,在基础建设、招商引资、产业发展上实现大提速,推进大开发。加快前海商事法制建设,营造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推动产业准入、优惠目录尽快出台。积极引进现代服务业项目和各类要素交易平台。拓宽境外人民币资金回流渠道,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立足高端,引进30家以上世界500强企业,实现利用外资70亿美元以上。抓紧实施前海综合规划,精心打造重点开发单元。三是提高城市国际化水平。扩大国际交流合作,拓展友城网络,借助侨界、使领馆和深圳国际形象大使等资源,开拓国际交往新渠道。争取在深举办更多的国际高水平赛事和各类展会。深入开展市民讲外语活动,继续推进城市双语标识工作,提高公共媒体外语应用水平。四是优化外贸结构。扩大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拓展海外销售网络和渠道,巩固欧美、香港等重点市场,扩大与东南亚的贸易合作,以更大力度开拓南美、中东、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加快保税区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服务贸易占外贸进出口比重达到15%以上。扩大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零部件进口,引进培养具有全球供应链运营能力的企业,努力打造全国重要的进口商品分销中心。积极应对贸易摩擦,支持企业运用WTO规则维护权益。五是加强区域合作。推动深莞惠一体化,加快深汕特别合作区和产业转移园区建设。提升城市交通枢纽功能,启用深圳机场T3航站楼,建成沿江高速、博深高速、厦深铁路,加快穗莞深城际线深圳段、深中通道等重大项目规划建设。实现深圳通与岭南通互联互通。深化深港、深澳合作,加强与台湾地区的交流联系,促进经贸、教育、科技、金融、旅游等领域的互利共赢。开工建设莲塘-香园围口岸和深圳河治理四期工程,加快深港西部快速轨道前期工作。以“一城一园”为重点,扎实推进对口援疆工作。认真完成对口支援西藏、帮扶贵州和省内相关地区等任务。

(五)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深圳。环境是生产力,是竞争力,是未来发展的基础,以污染环境和过度消耗自然资源为代价的增长没有前途。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深圳实现更长远、更持续、更高质量的发展。市本级在生态环保领域投入223.3亿元,实施一批生态文明建设项目,为建设美丽深圳提供坚实保障。一是优化城市空间开发格局。严格实施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深化陆海统筹,拓展发展空间。制定实施特区一体化新三年计划,今年市本级投资73.6%安排在原特区外。加快光明、坪山、龙华、大鹏新区发展。推动大空港地区、深圳湾-后海总部基地、笋岗-清水河现代服务业基地,以及深圳北站商务区、光明门户区、盐田中心区、坪山中心区等规划建设。推进华强北商圈改造升级。加强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加大违法建筑查处力度,积极稳妥处理农村城市化历史遗留问题。新开工一批城市更新项目,建立土地整备与新供用地指标挂钩机制,全年整备入库土地18平方公里。二是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和资源节约。加快国际低碳城启动区建设。新开工建设项目率先全面推行绿色建筑标准,继续实施太阳能屋顶计划、LED路灯改造计划和公共建筑合同能源管理。新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1700辆以上。启动编制政府绿色采购目录。积极建设节水型城市,加快推进海水和再生水利用。三是完善城市现代交通体系。增强城市交通枢纽地位,提升全国经济中心城市辐射力。大力构建公交、地铁、轻轨、自行车等低碳交通网络,推进坂银通道、坪盐通道等前期工作,加快轨道三期、现代有轨电车试验线、彩田路北延段等项目建设,鹤洲立交、平安立交建成通车,打通33条断头路,畅通片区微循环和特区一体化交通。完善人行道、自行车道建设,构建步行、自行车与公交便捷接驳系统,推广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全年新投放公共自行车1万辆以上。加强公交都市建设,发布公交服务指数,提高轨道交通运行效率,公交分担率达到55%。大力发展智能交通,实时发布交通运行指数,着力缓解道路拥堵。四是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完善河流整治责任体系,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主要河流生态修复工程,继续改善前海湾、深圳河、龙岗河水质,加快观澜河、茅洲河、坪山河、葵涌河等重点流域综合治理。强化大气污染物跨区域协同控制,完成电厂机组低氮或脱硝改造,强化PM2.5防治工作,实时公布监测数据。加快完善环境保护基础设施,推进污水、污泥、垃圾处理等工程建设,新建200公里以上污水管网。推进建筑垃圾、餐厨垃圾综合利用和生活垃圾减量分类管理。完善市容综合考核机制。继续实施绿化提升行动,加快建设田头山、铁岗-石岩等自然保护区,建成121公里、3.3万亩生态景观林带,新建改造50个公园,开放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五是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完善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健全环境经济政策体系,推行绿色信贷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全面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探索建立低碳产品的标识和认证制度,从严控制产业能耗、环保准入门槛。开展碳排放权、排污权交易,完善环境资源有偿使用的市场机制。加强环保实绩考核。实施最严格措施,加强水资源管理。通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使深圳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净、空气更清新!

(六)着力增进民生福祉,构建和谐幸福家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导向。要把人民生活质量提升、幸福感不断增强作为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让市民更幸福、城市更包容、社会更温暖。一是加大民生投入。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保基本、可持续,今年市财政安排重点民生领域支出增长13.5%,其中教育、医疗卫生、公共交通分别增长20.5%、32.7%和27.9%。投资18亿元启动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新建天然气市政管道105公里,增加10万户管道天然气居民用户。二是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加大教育投入,实行公办中小学运行经费生均拨款制度。加快提供优质学位,新改扩建中小学校18所,增加公办学位1.85万个。新增幼儿园学位2万个,规范学前教育管理,在有条件的社区至少建有一所普惠性幼儿园。实施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工程。加快发展高等教育,支持北大、清华、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和深圳大学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加快推进南方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发展,高起点建设2-3所专业化、国际化特色学院。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支持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改革发展。全面开展职工技能培训,提高职业技能资格证书覆盖率。实施全民素质提升计划。三是让市民得到更可靠的社会保障。进一步完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促进就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落实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全年提供保障性住房2.5万套。健全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调整机制,着力提高困难群体、特殊群体和优抚群体的生活保障水平。加快推进市儿童福利院建设。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加快推进市老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出台养老设施专项规划。支持发展慈善事业,办好第二届慈展会。四是提供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建成市儿童医院住院综合大楼、市第二人民医院综合大楼,推进新明医院、聚龙医院等重点项目建设。支持民营医疗机构发展,推广网络健康服务,促进优质卫生资源均衡布局和共享。积极引进名医和重点专科团队,深入推进社康中心标准化建设,壮大全科医生队伍,大力推广家庭医生服务,加强市民健康管理和医疗保健服务。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完善医疗急救、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升计生服务质量。五是实施科技惠民工程。加强现代科技在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教育文化、交通出行、公共安全、食品药品等领域的应用。完善城市信息基础设施,提高互联网、家庭宽带普及率和无线宽带覆盖率,光纤入户增加到100万户。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维护信息安全。六是进一步提高社会建设水平。推进全国社会管理综合试点。继续实施“织网工程”和“风景林工程”,整合基层管理和服务资源,为市民提供更优质的社区服务。完善信访制度,健全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体系,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深入开展“三打两建”工作,着力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增强防范和打击犯罪能力,促进社会治安持续好转,打造平安深圳。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正式发布深圳公共安全白皮书,加强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持续开展泥头车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完善减灾防灾和综合应急救援体系。强化食品安全管理,加快建立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和黑名单制度,坚决打击制假售假,提高检测能力,加大抽检力度,严管重罚,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全过程监管。推进药品电子监管,提升药品安全保障能力。规范发展社会组织,建立政府行政监管、社会公众监督和社会组织自律相结合的综合监管体系,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发展,加强双拥共建工作和国防动员体系建设。

(七)着力建设文化强市,增强城市软实力。文化是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是城市内涵和品位的重要体现。要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培育城市人文精神,提升城市整体实力。一是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新开工深圳书城宝安城、坪山新区文化综合体和国际网球中心、观澜版画艺术博物馆等一批文化项目,加快当代艺术馆和城市规划馆、大鹏所城二期保护等重大项目建设。完善基层公共文体设施,继续推动公共文体场馆免费或优惠开放,积极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开展公益文化活动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继续办好深圳读书月、创意十二月、市民文化大讲堂、公园文化节、万场电影惠百姓等文化活动。大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鼓励学术性文化活动。推进文化菁英集聚工程,推出更多原创文化精品。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鼓励发展竞技体育,积极打造有影响力的竞技队伍。二是提升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积极引进文化产业重大项目,加快国家动漫产业基地建设,推进华强文化创意基地、华谊兄弟文化城、前海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福田新媒体产业园等项目前期工作。推动文化与科技、金融、时尚、旅游等深度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壮大创意人才队伍,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龙头企业。发挥文博会等国家级文化产业发展平台的作用,进一步增强文化产业集聚辐射功能,促进更多文化产品走向世界,争当文化产业发展领头羊。三是塑造深圳时代风尚。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力弘扬新时期“广东精神”、“大运精神”和深圳“十大观念”。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倡导以阳光心态面对人生、以辛勤劳动创造生活、以感恩情怀融入社会。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全面实施深圳经济特区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推进志愿者之城、爱心之城、慈善之城建设。推广“社工+义工”服务模式,扩大公民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参与度,增强公民社会责任感和城市凝聚力。

(八)着力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建设廉洁高效的法治政府。做好今年各项工作,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坚持从严治政,突出“干”字当头,着力提高服务能力。一是坚持依法行政。认真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严格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切实做好建议提案办理工作。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严格依法行政,努力建设法治政府。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识,维护法律权威,建设法治城市。二是大力改进工作作风。切实落实中央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和省委、市委的要求,开展“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树立优良工作作风”学习教育活动,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干实事,敢作为,勇担当。深入实际、深入基层,认真办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实事。加强明查暗访,坚决纠治作风不实、庸懒散奢的不良风气。三是持续提高行政效能。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强化信息资源共享,严格行政电子监察。进一步优化政务流程,精简审批事项。完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加强责任追究,提高政府效能。四是切实抓好廉政建设。全面推进源头治理、制度防腐。强化财政资金监管,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加强审计与监察,严厉查处违法违纪案件,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建设廉洁城市。

各位代表,深圳正以更加坚定的步伐、更加昂扬的斗志走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深圳重要讲话精神,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凝聚力量,扎实工作,用我们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创造深圳经济特区更加美好的未来!

   上一页   1   2   3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