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凡的黄金十年:正视纠结的中国

2012年09月12日14:46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纠结 黄金十年 纠错 免费午餐 郭美美 探月 中国 社会保障体系 大国地位 舟曲

在这张成绩单上,飘红的经济数字描画出上扬的曲线,中国国力大幅跃升。

在这条快车道上,漂亮的弯道超越弥补了起步的延宕,中国速度举世瞩目。

在这面多棱镜里,纷繁的社会光谱勾勒出多元的生态,中国成长也有纠结。

机遇期与转型期重合,这片土地上,矛盾凸显。

发展中的问题,只能用发展来解决。中国的每一步,都需要在泥土里踏下坚实脚印,哪怕道路并不平坦,甚至泥泞。

十年,转型的纠结,中国正视。

十年,中国的成长,世界见证。

沉着应对急事,疼痛之中成长

多难兴邦。

北川中学的临时教室里,温家宝总理在黑板一侧写下这四个大字。一笔一画,刻在每个中国人的心头。坚韧的品格和挺立的脊梁,赋予这个民族面对危急时刻的勇气,赋予这个国家扛过灾难重压的力量。

传染病疫情、特大地震、特大山洪泥石流、雨雪冰冻等严重自然灾害,中国沉着应对,人民万众一心……十年,我们夺取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然而,当灾害突然降临之初,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也曾手足无措。

2003年,一种极具杀伤力的新型病毒险些击溃生命的防线,信息的缺位模糊了事态的严峻,应急制度的薄弱尚不适应瞬息变化的疫情。人们在阵痛中惊醒,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自我革新和制度建设。

经验,在疼痛中习得;成长,在纠结中完成。当考验再度降临时,沉着应对就有谱了。

2008年,“5·12”汶川地震发生数分钟后,国家通讯社第一时间发布信息,抗震救灾进展透明呈现。2009年,H5N1疫情一度抬头,卫生应急预案和疾病防控机制的有效运转,使传染病毒失去了肆虐的威力。2010年,特大山洪泥石流夜袭舟曲,制度优势在灾后重建中尽显,使甘南小城在一年间书写了绝地重生的传奇。2012年,北京特大暴雨中逝者的名字被一一念出,生命的意义得到敬重。

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这种补偿,源自每一次进步后的反思。如今,人们又发出新的追问……

你坚强,这个国家才够坚韧。

你热情,这个国家才有温度。

摸索求解难事,互动之中成长

“我的心情既高兴,又难过。”唐慧走出湖南株洲市白马垅劳教所,声音细得跟蚊子飞过一样,双手紧紧握在一起。

民意得到了回应。唐慧纤弱的嗓音背后,是民众洪亮的发声。

9年前,孙志刚却没有这份幸运。在广州街头,他被当作“三无人员”收容,却再也没有机会走出来。他以生命的代价,引发社会的讨论,最终促成实施21年的收容遣送办法被废除。

这十年,政府社会管理的智慧一直积累,人们追求公平正义的尺度没有变更。

人们深知,媒体的声音、公众的关注,无法减轻“纠错”的代价。法治的精神、公正的程序,才是有力的保证。这个法,保障公民的权利,约束行政的权力。

这十年,政府和民众在互动中共同成长。政府学习对话,避免简单处置的倾向,公众学习维权,生成理性的社会力量。

公共权力对于公民权利的敬畏,成为行政“纠错”的契机,也将成为执政自信的表征。

经历了什邡的纠结,国计民生的重大决策中,公众知情权、参与权和决定权愈发受到重视。

经历了乌坎的探索,在化解矛盾的对话协商中,政府部门努力寻找科学判断和柔性管理的路径。

你不沉默,这个国家才真正发声。

你有智慧,这个国家才更有底气。

深思读懂心事,自信之中成长

2012年8月15日,香港保钓船“启丰二号”成功抵达钓鱼岛,五星红旗在岛上升起。就在98天前,五星红旗在黄岩岛上扬起。

忍无可忍,无需再忍!一系列宣示主权的行为,透出民众迫不及待展示大国地位的心态。十年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益上升的大国地位却与国民心态始终存在落差。

可是,这个国家并没有西方预设的那么强大,人均GDP仍然远远落后,仍然是个不折不扣的发展中国家,以发展为主线决定了和平稳定的环境仍是当下必然的选择。

不单是外交,当下中国的诸多领域里,大国崛起与大国国民心态的失落并行。

我们有五千年中华文明,但在中西文化的话语场中,好莱坞和西方传媒仍在领航;在“郭美美”事件、“小悦悦”事件中,公众惊讶于传统道德节操的跌落,呼唤着坚守底线。

当国家的宏大叙事转换成个人的微观描写,我们仍然能看到那些努力的坚持与笃定:是“免费午餐”计划的踏实行走,是“最美妈妈”不经意间的善举,是每个普通人在自己岗位上的恪守。

这十年,我们为探月等浩大工程而自豪,也学会了对奥运失金者的包容与安慰;这十年,我们继续向西方优秀之处学习,更注重对自我传统价值体系的发掘与回归;这十年,国民心态在纠结,更在成长。

你有信心,这个国家才更有信心。

你有力量,这个国家才更有力量。

务实操持家事,求索之中成长

这是一个中国普通家庭晚饭桌上的闲谈:看病难,上学贵,房价高,物价涨……

每个问题,又都时刻牵动中南海的神经。

农民进城越来越多,城镇化率越来越高,户籍制度到底怎么改?人口老龄化越来越明显,计划生育政策如何配套?工资涨幅跑不过物价上涨,收入分配改革如何进行?

这是现实的中国,转型时期社会矛盾的显现,各种利益诉求的纠葛,让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不可能做非此即彼式的选择。当今世界,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庞大,这样复杂。

不过,这十年间,有问题,也有求解的探索。

保增长、调结构,GDP不再是衡量政绩的唯一指标,生态环境保护、幸福感也逐步进入到一些政府的评价体系。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向制度全覆盖迈出重大步伐,2011年底,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继续扩大,13亿城乡居民参保,全民医保体系初步形成。2012年,中国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制度将基本建立起来,数亿城乡居民都将纳入社会养老保险体系。

积极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速不断提高,各地普遍较大幅度调高最低工资标准,连续7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当然,这十年,影响经济社会长期健康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特别是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还未取得真正的突破。面对困难,个体的你我还会有无力感,但不可否认,没有哪个制度可以尽善尽美,没有哪个措施可以将问题完全化解。当下的中国,需要的不是简单的棒喝,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正视纠结的勇气,拆解纠结的智慧,化纠结为团结的建设性。

你脚踏实地,这个国家才会更加稳健。

你积极进取,这个国家才会更加阳光。(记者尹晓宇 潘笑天)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