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古籍成为拍场新秀 古籍拍卖迎来春天

2010年08月27日17:29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古籍善本 拍卖公司 明清 泥活字 太上皇帝之宝 开化纸 古籍文献 宋版书 拍卖市场 拍卖机构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升值潜力巨大

民间精品相对缺乏

北京德宝拍卖的《重刊校正笠泽丛书》是清雍正九年陆钟辉水云渔屋刻本,为三代精写刻之典型。全书用开化纸印就,纸白墨润,版面清俊爽利,前有陆龟蒙版刻肖像。据藏印可知,此本经清道光年间学者金竹簃珍藏。在2009年的古籍拍卖市场上,初刻初印的碧筠草堂版的《笠泽丛书》,价格也就在5万-7万元。一年后的《重刊校正笠泽丛书》起拍价就12万元,落槌价升至15万元。价格比去年高了两倍。在今年北京保利的春拍上,一本40万元起价的元刻本《通鉴总录二十册》,很快拍到了近300万元的高价,明刻《文献通考三百四十八卷》经过激烈的争夺,以145.6万元成交。

古籍市场在之前未被市场所认同,而通过去年一年新生买家不断地扩充,加之拍品的质量不断提高,它的投资价值也就逐渐体现出来。在2007年时,一套明版书的价格可能也就1-2元左右,而就在今年年初,同样的一套书,价格就可以翻7倍以上,以百万元的价格成交,这种价格的迅速提升让人看到了它的价值。可以说,在今年火热的春拍中,古籍拍卖从中受益。近现代作品、瓷器、玉器不断创造新的价格。“瓷器、玉器那些摆件符合大部分收藏者的审美口味,它们给人的感受比较直观,只观赏一下就知道美,放在房间里可以欣赏把玩。但是古籍却是间接的,它虽然具有历史性、文献性,但是大家以前往往不太关注这些。随着其他门类拍品的不断涨价,一些财力有限的藏家就会挖掘新的热点,在便宜时多购买一些。古籍的历史性、文献性、价格低等特点被人看好后,很多收藏者就逐渐转向古籍。他们会认为古籍善本运作时会保值,会带来资本的积累,可能古籍也是很好的选择。”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古籍善本部经理孟楠说。

他同时也表示,现在古籍善本的精品越来越少。近现代书画的大部分精品都在私人手里,比如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这些近年来炒作比较激烈,因为大部分作品都在机构和个人手里收藏,它们被拿出来交易的机会比较多。但是古籍古画大部分都在国家手里,收藏在国家图书馆和公共事务性的博物馆里。民间精品本来就很少,经过十几年的拍卖,每年都有20部精品出现在拍场上被另外一些藏家买到。买古籍的人不是进行短线投资这种机会炒作,一个买家买到一部古籍可能就要收藏十几年,不会拿出来交易,导致这个市场的精品相对缺乏。

宋本仍是“黄金”价

明清古籍成拍场新秀

明代开始就有“一页宋版一两黄金”的说法,直至现在,宋版书的存世量决定它的价值,每拿出一部,价格都很高。1996年,嘉德国际拍卖公司第一次奉献了一个天禄琳琅的残本《文苑英华》,白麻纸精印,此书当时卖了110万元。1998年,北京翰海拿出了当年溥仪赏赐书的前4本,黄麻纸印、南宋风格的《春秋经传》创造了176万元单项标的纪录;1999年,翰海拿出后4本,众买家疯抢,以每本接近100万元的价格争购这4本书。2003年7月13日,北京中国书店古籍春拍场上,一页1244年(南宋淳佑四年)蒙古刻《玄都宝藏·云芨七笺》,面积约为26cm×76cm,以4.95万元成交。上述宋版书都是残本,而2003年,中国嘉德的拍场上出现了一本宋版书全本,《锦绣万花谷》40册齐全,创造了宋版书拍卖2310万元的天价。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