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解密食品安全线:人体究竟能承受多少"毒"

2011年05月07日16:14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安全标准 食品安全

2

问题

安全耐受量怎样定

有的对人体有危害的物质,有较多的研究数据,比如镉。

镉在通过饮食进入人体的情况下,最先出现的伤害在肾脏。镉会在肾脏累积,肾皮质中的镉含量跟肾脏受损状况直接相关。

当肾皮质中的镉含量在每公斤200毫克时,大约有10%的人会出现“可观测到的不利影响”。世界卫生组织把这个含量的四分之一,即每公斤50毫克,作为“安全上限”。

然后考虑到饮食中镉的平均吸收率,以及能够排出的一部分镉,计算出:每周每公斤体重吸收的镉在7微克以下时,对人体没有可检测到的损害。这个量叫做“暂定每周耐受量(简称PTWI)”。

平均来说,这个量跟每天每公斤体重不超过1微克是一样的。

对于一个60公斤的人,相当于平均每天不超过60微克。

世卫组织采用这个“每周”的时间基准,是为了更好地表达“平均”的意思———比如说,如果今天吃了90微克,而明天控制到30微克,那么就跟两天各吃了60微克是一样的。

还有一些有毒物质,对人体的危害缺乏直接实验数据,对动物的危害也是在大剂量下得到的。而通过饮食,全以“小剂量长期摄入”,这种情况下,会有什么样的危害,就没有实验数据。

科学家们会采用“大剂量”下得到的实验数据,来“估算”在小剂量、长期摄入的情况下对人体的影响,从而制定“安全标准”。

这种“安全标准”就更加粗略,最终得到的数字跟采用的模型和算法密切相关。

比如,烧烤会产生一种叫做苯并芘的物质,在动物和体外细胞实验中体现了致癌作用。这种物质在天然水中也广泛存在,而在饮用水中的浓度范围内,它会产生什么样的致癌风险缺乏数据。

根据已知的数据进行模型估算,如果一辈子饮用苯并芘浓度为每公斤0.2微克的水,增加的癌症风险在万分之一的量级。所以,美国主管机构设定饮用水中的苯并芘“目标含量”是零,而“实际控制量”则是每公斤0.2微克。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