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能够从4万亿投资计划中分得几许,具体数字恐怕很难算清,但是4万亿投资对于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刺激却是可以看到的。正是源于国家4万亿投资的带动,才使上市公司当前的营业收入占GDP总量的比重达到38.79%,超过2008年全年1.13个百分点,随着四季度经济的进一步回暖,这一比例有望超过40%。这一比重的稳步上升,一方面是4万亿投资切切实实的拉动了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也说明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服务国民经济的作用正在增强。
4万亿指明上市公司新增长极
“在4万亿投资之外,调整内需结构则应注重合理促进消费,特别是提高低中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并通过社保体系建设消除社会成员消费方面的后顾之忧。”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指出。
4万亿元投资计划的重点投向有7个方面,包括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农村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电网改造,加快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加快节能减排和生态工程建设,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加快灾后恢复重建。
这是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内容,同时也为上市公司寻找新的盈利增长点指明了方向。这一点在众多机构对2010年的预测上得到了体现。
中金公司给出的2010年上市公司业绩增长预测显示,金融公司绝对盈利虽受金融危机影响,但并未出现下滑;而非金融公司盈利在2008年下滑之后,2009年恢复,2010年将创新高,根据对2009年/2010年的宏观变量的基本判断,非金融类上市公司2010年盈利增速有望达到29%,总体上市公司2010年盈利增速在25%-30%,而且稳健增长的消费是贯穿全年的投资主题。
高盛的判断则是,从现在到2010年,上市公司基本面的盈利增长将重新成为2010年股价回报的主要决定因素。宏观增长趋势和政策变化可能会决定回报率的走势,回报可能集中在明年一季度和四季度。
“我们认为投资是明年对GDP贡献量最大的,同时消费将以超过50%以上的水平继续增长,而且投资是主要的推动内需的动力。”高盛中国经济学家乔虹如是说。
依照中金公司对上市公司盈利的判断,2010年全年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有望超过GDP的半数。因此,消费将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而在4万亿投资重点投向中,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的发展就是消费的重要增长极。
4万亿带领上市公司走出谷底
数据显示,在4万亿的投资计划中,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占比超过了三分之一,预计对全年GDP的贡献会超过3%。今年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直接相关的重工业增加值也一改去年持续下滑的趋势,从1-2月份的2.7%一路攀升至10月份的18.1%。
铁道部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发言人王勇平说,2009年铁路的投资规模是6000亿元,可以拉动GDP增长1.5个百分点。
专家分析,在直接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大手笔投资弥补了我国交通基础设施长期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历史欠账,为下一轮经济快速发展打下基础。
2009年中国铁路投资成倍增长,需要2000万吨钢材、1.2亿吨水泥;全国公路计划投资10000亿元,重点建设珠三角、长三角、长株潭、成渝、辽宁沿海、东北6大经济区高速公路网。
与交通基础设施有关的产业,如铁路、钢材、水泥等行业业绩均实现了扭转。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巡视员熊必琳称,70家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从5月份起实现扭亏,7-8月盈利分别超过100亿元,1-10月累计实现利润375.85亿元。
上市公司业绩的走势更能说明行业的冷暖。比如宝钢股份,每股收益在今年一季度还是0.01元,到三季度这一指标就跃升至0.21元。其他钢铁上市公司也基本是这种走势,一季度业绩进入谷底,二、三季度开始爬升。
与铁路建设和运输相关的上市公司、水泥类上市公司的业绩走势与钢铁类公司的走势相一致,其中水泥的表现还要优于钢铁公司。仅以冀东水泥为例,该公司预计2009年度累计净利润同比增长80%—100%,去年公司实现每股收益0.41元,今年一季度为-0.014元,三季度就迅速提升至0.6043元。
民航也是一个比较典型的行业。2009年全球民航业预亏翻倍,中国民航业则获得新增投资1000亿元,年内登机旅客预计突破2亿人次,跃居世界第二民航大国。借助国家投资,航空类上市公司如虎添翼,比如中国国航在2008年的每股收益为-0.77元,而今年前三季度就已经实现了每股收益0.32元的佳绩。其他航空类上市公司业绩大体也是这种走势,只是增长幅度没有中国国航幅度大而已。
上市公司收入占GDP比重创新高
据统计,上市公司2006年业务收入占当年中国GDP的28.8%,2007年则上升至35.7%。今年上市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占当期GDP总量的38.79%,环比下降3.81%,但与去年全年的37.66%相比,则上升1.13个百分点。预计今年全年,这一比重会超过40%。
上市公司业务收入的增加与4万亿投资的刺激分不开。
从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日前介绍4万亿元投资计划的执行情况看,上市公司明显受益的有中央投资用于支持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200亿元,以及已经在8月底完成投资的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的5050亿元的一部分。此外,部分上市公司也将受益于4万亿投资重点投向的基础设施,包括铁路、高速公路、民航、民生工程以及“三农”。
至于在这些投资中,上市公司能够占得多少比重无从计算。但可以肯定的是,上市公司虽然不是4万亿投资计划的最大直接受益者,但绝对称得上是最大的间接受益者。
专家认为,4万亿投资对上市公司业绩的直接影响比较有限。这是因为,巨额投资的侧重点主要是基础设施、交通等建设周期长和见效慢的行业,而且这既不增加出口,也不增加实际消费,在未来2-3年只增加固定资产而很少增加实际消费。4万亿元投资的一大部分确实给受益的铁路、高速公路、钢铁、水泥和电力等行业增加了融资和活力,但它们更多的需要从4万亿投资中主动寻找“战机”来扭转经营上的颓势。
尽管未从4万亿投资中直接受益,但其对上市公司的促进和引导作用还是不能低估的。这一点从上市公司收入占GDP比重显著上升就可以看出,而且这种上升的趋势与国民经济走势相一致。
嘉实基金认为,未来中国实际GDP增长回升到9%以上,甚至到二位数以上的水平是大概率事件,同时GDP的高速增长,也将对上市公司盈利提供正向的支持。
尽管上市公司并非4万亿投资的最大直接受益者,但它们充分利用了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功能,利用了4万亿带来的投资乘数效应,解决了公司进一步发展的资金瓶颈。下半年又有多家公司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上市筹得发展资金,充分发挥了资本市场在资本形成、集聚、配置中的枢纽作用,在满足了自身资金需求的同时,也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闫立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