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发展观察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中国煤炭新政:建专项基金弥补环境欠账 电价年内上调可能性很小 -银监会下发《指引》 规范货币经纪和交易行为 狠抓股市风险教育 -沪指高开接近5300点 今年两市IPO达79家 最牛散户疑涉内幕交易 -法制办:电信重组或纳入反垄断管理 中移动TD放号或延至明年4月 -中国力争十一五完成城市成片棚户区改造 城市绿化要达"四减" -个别外企环境违法问题已引起重视 潘岳:制度建设比"风暴"更艰辛 -中国将征燃油税替代养路费 多项收费停 车船税与养路费不合并 -中国打击地下钱庄缴获现金9300余万 银行业总资产已近49万亿 -央行:房贷异常增长拉高中长期贷款 外资套现我房产回报超100%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试行 国企将上缴红利
基金赚钱有门道 持续营销和分拆周进账350亿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9 月 14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新基金发行的放缓,并没有能阻挡住大众投资基金的热情。

  根据《上海证券报》的最新统计,自本周一以来,基金持续营销和分拆已经为基金带来超过350亿元的新资金。在没有新基金发行的时节,基金营销的募集资金规模毫不逊色,令市场惊叹。

  而上述盛况很可能持续一段时间,目前已经预告将在本周五至下周一、二恢复申购或持续营销的基金已经达到6家,未来一段时间还有可能进一步增加。预计基金持续营销将成为新基金暂缓发行期间的主要热点。

  持续营销做“桥”

  基金营销的热度,在本周大幅提升已成事实。

  周一启动集中申购步伐的交银施罗德蓝筹基金和中邮核心优选基金分别于周一和周四公告提前暂停申购,充分显示了资金对于市场上已挂牌基金的热情高涨。

  另外,同期打开申购步伐的长城品牌优选等基金的募集势头,据悉也不亚于前者。而广发聚丰的拆分,可销售规模首日告磬也是预料中的事情。综合计算,本周进入营销期的基金,已经为行业引入超过350亿元的新资金。而这个势头还将继续。

  综合此前的相关公告和各方信息。本周四以来,先后有国泰金马(9月13日)、鹏华价值优势(9月14日),泰达荷银市值、汇添富均衡增长(9月17日),东方龙等基金先后开放申购或大比例分红进入营销期。预计基金持续销售的规模,在近期还将攀上新高。

  二线热心 一线冷淡

  然而有意思的是,尽管大批基金公司都把目光转向了基金持续营销这块“沃土”,但是也有相当部分公司,在本轮持续营销热潮中保持了相对冷淡的态度。

  其中,居于行业一线的部分龙头公司“缺席”此次基金持续营销潮的情况相当明显。目前在行业排名前列的嘉实基金、华夏基金、南方基金、易方达基金等近期都没有推出大规模的基金持续营销活动。

  与之相反,一批今年出现强劲上升势头、业绩有所表现、或是具备相当规模基础的“第二集团”基金公司,则成为此次基金营销的主力,在相当程度上表明了目前基金业中第一集团和第二集团在发展经营思路上的差异。

  一些行业人士认为,一线集团军对于此次持续营销相对冷淡的原因,有可能是以下几个原因,1、前期持续营销力度较大,部分基金已完成了规模扩张目标;2、当前的业务发展重点有所转变、比如重点开拓境外业务;3、对于目前的市场点位和后市发展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建行成关键渠道

  基金持续营销不断升温的另一个大赢家,则是建设银行。

  根据不完全统计,本周一至下周二期间,已进入或将进入申购期的基金,有八成以上在建设银行开辟了销售管道。其中,有9个银行将建设银行列为最重要的销售渠道之一,占比高达到75%。

  这其中,既有诸如国泰金马、交银施罗德蓝筹、长城品牌优选等托管在建设银行的基金,也有一些并不在建设银行托管,但在建设银行代销的基金。一些基金业人士表示,上述情况很可能与建设银行对于基金销售持相对开放的态度有关。而从目前看,这个措施显然对于基金公司产生了相当大的吸引力,并成为基金销售的一个重要推力。(周宏)

来源: 上海证券报

图片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封顶 可容纳约4万人 创四世界之最
2008—2009年国际航线分配方案公布 新开通27条欧美航线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07年中国改革重点行业
· 聚焦十七大前中国人事任免
· 中国反垄断法出台 向垄断说“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农村计划生育网络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