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发展观察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上海世博会呈现两大创新亮点 动迁工作获99%以上动迁居民支持  -广州决定收回80宗闲置土地 坚决打击囤积 下半年房价将加速上涨 -今年洪灾直接经济损失525亿元 因灾死亡652人 陕西洪灾致16人死 -上半年我国大中型钢厂实现利润翻番 下半年钢价不会有大回落  -沪深股市低开高走 沪指站上4400点 两市总市值逼近20万亿元 -《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8月1日起实施 优抚对象可享受3项优待 -3月末我外债余额$3315.62亿 黑石大跌 国家汇投公司亏损5亿美元  -5油企获首批原油经营资格 民企可经销成品油 高额投资成门槛 -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降2.78% 社科院称GDP应控制11%内 -中国今年第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沪深股市进入震荡整理阶段 基金连续十周净买入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7 月 17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自5·30以来,沪深股市进入震荡整理阶段,行情出现反复,但对沪市的统计数据显示,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连续十周出现净买入。上周基金更在沪市净买入31.5亿元,并对155只沪股加仓,显示出机构过人的胆识和对后市的信心。

上周净买入31.5亿元

用“交易清淡、人气低迷”来形容上周的交易并不为过。沪市上周成交金额为2007年以来最低,周五成交量更是只有570亿元,相当于上证综指在1800点时的交易换手水平。但与此同时,上周上证综指收出了133点的阳线,大盘展开了反弹行情,上证指数周涨幅为3.52%,显然做多的力量占据了上风,这其中与基金为代表的机构主力发挥主导作用有着极大的关系。

以沪市为例,上周基金买入214.8亿元,卖出183.3亿元,净买入31.5亿元,基金表现出连续的加仓动作。

根据指南针赢富深度行情数据显示,上周基金及券商等机构持有流通盘比例超过5%的沪市个股有350只,其中有155只个股,机构上周继续加仓,但对另外178只个股进行减仓。工商银行、包头铝业、平煤天安等机构持有比例上升最快。其中工商银行是银行板块中机构持仓比例较低的个股,但是最近几周机构加仓明显,上周又进一步增仓,持有流通盘比率上升了5.6个百分点;包头铝业继前周机构加仓了3个百分点后,上周机构进一步增持了近4.4个百分点,股东户数也同时下降了6个百分点,资金持续流入;平煤天安,机构目前持有40%的流通盘,比前周增加了4.22个百分点。

从板块上看,房地产板块仍然是机构的最爱,上周机构对苏州高新、华业地产、天鸿宝业、华发股份等股票都进行了增持;其次是银行板块、煤炭板块、水务板块,银行股中增持明显的是以工行和中行为代表、机构之前持有比例较低的银行股。煤炭股中的平煤天安、兖州煤业、国阳新能等股票机构增持较为明显。

坚守价值 基金长买不懈

当前市场格局显示,众多套牢的资金在上方消极等待,而奉行价值投资、对后市的长期走势依旧乐观的基金仍在市场坚守。

有关统计表明,截至上周末,基金已经连续第10周净买入。之前的一交易周,上证综指下跌1.03%,低见3781点,基金仍然买入达96.4亿元,净买入49.6亿元。再往前看一周,大盘周跌幅高达6.62%,基金为保卫市值大买43亿,净买入量也有7.6亿元。

长江证券分析师宋中庆表示,基金重仓的成长蓝筹股未来仍将担当指数上行的主力和获取投资利润的主要投资目标。“上周保险股、地产股和部分有色板块、机械制造板块的个股纷纷创出了新高,甚至出现了华侨城换手不到1%就创出新高的个股,这充分说明即使在一个调整市道里面,注重价值的投资仍有很大的获利空间。”他说。

本周中将公布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宏观经济政策上的不确定性仍然存在,这增加了投资者对市场运行的判断难度。但一些机构投资者坚持认为,在牛市大背景下,适度的政策调控不会改变股市原有的运行轨迹,逢低买入绩优成长股是获取利润的正道,对此,基金正做出表率。 (俞险峰)

来源: 上海证券报

图片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长江上游强降雨形成新一轮洪峰 三峡工程首次发挥防洪功能
中国将在北部湾重点打造石化和能源基地 缓解西南油品短缺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07年中国改革重点行业
· 中国经济博弈高油价
· 投资技巧指南 答疑解惑直通车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