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发展观察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上海世博会呈现两大创新亮点 动迁工作获99%以上动迁居民支持  -广州决定收回80宗闲置土地 坚决打击囤积 下半年房价将加速上涨 -今年洪灾直接经济损失525亿元 因灾死亡652人 陕西洪灾致16人死 -上半年我国大中型钢厂实现利润翻番 下半年钢价不会有大回落  -沪深股市低开高走 沪指站上4400点 两市总市值逼近20万亿元 -《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8月1日起实施 优抚对象可享受3项优待 -3月末我外债余额$3315.62亿 黑石大跌 国家汇投公司亏损5亿美元  -5油企获首批原油经营资格 民企可经销成品油 高额投资成门槛 -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降2.78% 社科院称GDP应控制11%内 -中国今年第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中国银行业金融创新驶入“快车道”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7 月 12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随着2006年底中国银行业全面开放,中外资银行竞争日趋激烈,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也逐步驶入了“快车道”。

理财业务成创新亮点

今年以来,居民投资意愿持续走强,受市场需求的推动,商业银行在理财业务方面的竞争趋于白热化,理财创新的速度和频率更是史无前例。

有关统计显示,截至今年4月末,共有22家中、外资银行取得开办代客境外理财业务资格,中外资银行共推出21期26款代客境外理财产品。

5月11日,银监会下发通知,将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业务投资范围扩大至与银监会签有备忘录的境外股票市场。工行、交行等多家商业银行随即快速反应,在较短时间内研发推出了新一代QDII产品。其中,工行于5月29日推出国内首款直接投资于境外股票市场的代客境外理财产品——“东方之珠”,共募集44.5亿元人民币,成为迄今规模最大QDII产品。

针对今年火爆的股票市场,工行、建行、中行、招行等根据客户需求研发了各式各样的“新股申购”理财产品。据业内专家估算,今年以来,中资银行平均每月都有一款新的理财产品推出。

创新业务领域向纵深推进

金融创新步伐的加快,使商业银行的业务领域伸展到前所未有的广度。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已从过去的存、贷、汇“老三样”,拓展到了个人理财、资产证券化、衍生产品、电子银行、银行卡等多个领域。

建行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银行理财产品期限结构已从1个月、半年,发展到3年、6年以及更长期限不等;投资领域也从单一的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到企业债、资产证券化产品、货币基金、信托计划等;挂钩指数从利率、汇率,发展到股票、石油、黄金等资源类指数;银行理财产品创新视野由国内延伸到国外,由以高端客户为重点到逐步倾斜至普通客户,由以一般金融产品为依托到重点借力于衍生金融产品。

近日公布的银监会2006年年报显示,截至2006年底,我国已有69家中外资银行获得了衍生品的交易资格;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电子银行业务交易规模达122万亿元;银行卡发卡量增加至11.7亿张。在综合经营方面,工行、建行、交行发起设立工银瑞信、建信和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公司,这3家基金公司管理的证券投资基金资产净值,已从2005年的300亿元增至去年的600亿元。

金融创新还需努力克服同质化问题

不少业内人士同时指出,目前,银行业真正自觉性的创新活动仍然很不充分,创新的广度和深度存在较大不足,行业内照搬复制式的“创新”占了很大比重。

据中国银行副行长朱民介绍,我国1300多个金融创新产品中,超过半数是外资银行的专利注册。

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副秘书长刘峰表示,大量模仿式的产品创新,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商业银行对市场需求、客户细分做得不够。

中国银监会业务创新监管协作部主任李伏安认为,目前我国企业处于成长过程中,居民的金融消费意识在逐步成熟,在很多方面有潜在的金融需求。商业银行除了针对现有需求设计产品外,还要主动深入了解客户、帮助客户识别金融需求,前瞻性地开掘、发现、培育市场需求,开发相应的金融产品,做市场的引导者。(白洁纯、刘诗平)

来源: 新华社

图片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长江上游强降雨形成新一轮洪峰 三峡工程首次发挥防洪功能
中国将在北部湾重点打造石化和能源基地 缓解西南油品短缺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07年中国改革重点行业
· 中国经济博弈高油价
· 投资技巧指南 答疑解惑直通车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