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填海造地会带来报复性恶果
围海造地是沿海地区为缓解用地紧张而采取的一项开发举措,荷兰、日本、新加坡等国家也都靠填海来解决土地矛盾。在我国沿海一些人多地少的地方,用地更为紧张,向海洋要地就成了各地不约而同的选择。
然而,在用地需求猛增、土地价格猛涨的利益驱使下,个别地方过度开发,不科学地填海造地、围滩造田,尽管增加了土地资源,但却对海洋资源造成了严重破坏,使围海造地早已变了味。专家警示,过度填海造地会带来不可逆转的报复性恶果“今天疯狂填海,明天高价还海”,填海造地应谨慎科学为之。
土地资源吃紧,向海洋要GDP
土地资源不断吃紧,向海洋要地已成了近年来珠三角土地扩张的必经路径。据统计,广东土地面积仅为17.8万平方公里,该省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032公顷,相当于全国平均数的1/3,远低于联合国划定的0.053公顷的警戒线。但广东省海域面积有41.93万平方公里、海岸线3368.1公里,滩涂2042.2平方公里。目前,该省已批准的重大用海项目使用面积约90平方公里,其中填海25.02平方公里。
大型的施工运输车辆风尘仆仆地从远处的山头装运大批石料,运送到海边的大堤工地上,然后运输车辆将这些石头抛向大海,以挡住滔滔的海水,形成一道道拦海大堤。在珠三角的许多海边施工现场,这是让人司空见惯的填海造地的场景。
到目前为止,国家下达给广东开垦耕地的任务还有596万亩没有完成;未来10年广东建设用地的缺口达到165万亩。适度加快利用海洋空间资源围海造地,有利于缓解土地供求关系紧张的突出矛盾。
根据《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的内容,其中为“十一五”期间的30多个重大项目划定了146 .102平方公里的围海造地区,相当于5.5个澳门的面积,划定了24个围海造地区,重点围海造地区有10个。
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局长李珠江表示,未来的围海造地不再像过去那样,简单地将滩涂填平,而是以建人工岛式和突堤式围填海为主,这样有利于扩大海岸线长度、增加海域面积、提高景观价值。尽管填海的费用可能要高一些,但填成土地的价值大大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