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邵宁7日在京表示,金融危机给国有企业带来巨大考验。今年前四月,国有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双双下降。他强调,今后,在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国有资产应进一步优化集中,并确保困难国企能够顺利退出市场。
在国务院国资委和北京市国资委主办的2009城市国资论坛上,邵宁表示,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其影响从我国的出口行业向上游领域延伸。目前,绝大多数行业都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企业面临需求萎缩,或者说生产能力过剩的严峻问题。
尽管自去年上半年以来,中央企业就采取了多项措施加强管理、降本增效,但今年1到4月份,中央企业的营业收入下降9.2%,利润下降36%。同期地方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营业收入下降8.4%,实现利润下降58.1%。
“今年的情况应该说比去年严重得多,尤其是中央企业营业收入的下降是这么多年的第一次。”邵宁说。去年,中央企业的营业收入增长17.9%,利润下降34.1%,但相当部分是由石油石化和电力行业的政策性亏损造成。
邵宁强调,前些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所形成的一部分生产能力,其对应的需求实际已经不存在。尽管国家刺激经济的措施已收到一定成效,经济有企稳迹象,但消失的需求和启动的需求不一定能够匹配,同时以大量财政支出和货币投放为主要内容的启动内需政策是否具有持续性尚需研究。
邵宁说,这种特殊和严峻的形势对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今后,国有企业在加强管理和创新,不断强化国有企业成本控制能力的同时,仍需进一步优化国有经济的布局结构。
他表示,国有企业不能依靠裁员削减人工成本,但可以发挥国企的优势,通过自主创新提高技术水平和加强管理,特别是通过推动“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三项制度改革降低成本,进入到经济规模和技术素质要求更高的领域中。
邵宁表示,对相当一部分城市来讲,国有资产优化和集中的过程目前尚未完成。各地国资委可以通过资产经营公司的平台,对分散的国有资产进行企业化的处置,加速退出和集中的过程,并通过系统地改革,解决好国有企业的负担问题、经营环境和历史遗留问题。
对于公益性企业和竞争性企业,邵宁强调要实行分类监管。对于供水、供电、供气等公益性企业,需要解决公益性和企业化两方面相融合的问题,建立符合企业特点的考核评价体系和薪酬制度,处理好企业与政府的财务关系。
对于竞争性企业,则需要建立与其竞争性相适应的管理和激励约束机制。邵宁表示,此类企业可以尝试推行更强的激励措施。不过,一些激励举措如经营层很大比重持股,尽管短期有效,但长期来看具有负面作用,往往导致企业个人化。
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必然会有一批新的困难企业出现破产,需要退出市场。据统计,在过去十几年中,通过政策性关闭破产,近5000户国有大中型困难企业退出了市场,涉及安置职工近1000万。政策性破产已于去年底结束,今后企业需按照《破产法》要求退出市场。邵宁表示,在国企改革中必须要实现退出方式的有效转化,保持破产通道的畅通。
他强调,继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此次金融危机使我国经济再次遭遇生产能力过剩的问题,必须把企业退出的通道留出来,不能仅仅依靠启动内需,还需要让低素质的企业退出,淘汰掉过剩的生产能力。(记者樊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