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多所高校毕业生穿民国时期服装拍毕业照(图)

2012年07月04日08:22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毕业照 五四 毕业典礼 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典礼性 民国时期 高校毕业生 高校校园 大学生 许江

白岩松:

好,张教授,一会儿还会有一些问题来跟您探讨。

的确,张教授说到了汉服,前几年也有人在不断地倡议复兴汉服,但是对于青年人来说,也许穿上汉服的时候,他可能会有一些行为上的约束,会不那么方便。相比较一下,也许“五四”青年这样一个服装可能更具有可操作性,当然这仅仅是我们作为倡议优先的看法,我们有权倡议,您也有权反对,更何况我们都有权来一起开始推动某些事情的前进。

接下来我们要看看从国外的角度来说,你看,2011年8月25日,韩国首尔、成均馆大学当日举行夏季毕业典礼,他们是穿着自己传统的服饰在典礼上表演“八侑舞”。你看,这就是同一天来表演的服装,一定要穿自己的民族服装。

2012年3月15日,日本东京,3、4月份是日本大学毕业的季节,日本大学毕业生穿着传统的和服出席毕业典礼。我在日本的时候就见过他们穿着这样的服装,而且四处去找樱花照相。一定是下意识的要跟自己民族文化的特色衔接在一起。

不过既然是倡议,我们就听听不同的声音。赞同的,像王攀,《河南商报》的评论员。“现在的学位服,世界性有余,民族性不足。用五四青年装替代有必要。不仅有传统特色,又有思想含义。比如中山装,上衣四个口袋代表‘礼义廉耻’,袖口三个扣子代表‘平等自由博爱’等等,青年学生穿上它,不仅会有民族自豪感,还会有一种使命感。

李千帆,“与以前提倡的所谓‘汉服’相比,五四青年装更符合当下的着装习惯,而且附着了许多现代精神理念。”这和我的看法一致。“……不独大学生的毕业场合,如果可能,一些重大的政府活动中,应该尽力提倡。”

但是也有反对的。魏英杰,“反对作为正式礼仪服装。这更多只是一种伪民国控的潮流。如认可传统文化,不该是回到民国,而是回到古代。不妨鼓励他们从服饰深入到传统文化内涵,真正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大学生们进行毕业拍摄时,觉得怎么好就让他们怎么来吧。规定,就是限制了。”这是魏英杰的表达。但是最后一句话我稍微有点异议,“规定,就是限制了。”我的感觉是,在我们的教育当中,在校园里头该自由的时候往往给了很多的限制,于是该少有的应该有所限制、规定和约束,并且形成一种礼仪的时候,我们往往以自由的名义就将它给扼杀了,最后不伦不类,该自由的时候太多的限制,但是该有所限制的时候,却被否决掉了。最后我们总是很难形成一种规范和特别难忘的一种回忆。

接下来我们就再一起关注这个话题,看看是不是到了火候?您会同意我们的倡议吗?

深圳大学校长 章必功:

请保持热爱父母的高贵品质,明天在座的绝大多数要去社会,请务必磨炼理性、包容理性。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 许江:

每当我处在困难的时刻,我总会想到涅磐的主题,那个生命的坚守与转换。

重庆工商大学校长杨继瑞:

有人说,人生没有彩排,天天都是现场直播。我想告诉同学们的是,今天你没有穿越,今天是现实,更是开始。

解说:

无论是哪种风格,是新潮还是传统,是网络语言还是说理重教,是经验传授还是殷切希望,无可否认,在以颁学位证书,各师生代表演讲拼接起来的毕业典礼上,校长们的最后一刻,现如今已经成为重头戏。

复旦大学校长 杨玉良:

我们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蜡烛,这根脆弱的蜡烛,既使不能照亮别人,不能照亮周围,但至少它可以照亮你的内心,让自己看得见自己。

南京大学校长 陈俊:

将个人的事业与社会进步结合起来,服务社会、回馈社会、奉献社会,是南大人永远不变的承诺与使命。

解说:

72%的人感觉日常仪式活动缺失仪式感,其中27.6%的人表示非常缺失。这是去年《中青报》的一份调查结果。具体到大学生群体,当越来越多的校长走上舞台,或者激情演讲,或者低声嘱托。媒体也在思考,我们的大学毕业典礼缺少什么?

(电话采访)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周宁:

毕业典礼是一个人生承前启后的转折点,一生的分界点,在这一刻你告别了你的教育时代,你的校园生活,你要开始走向社会,所以我们的学生在毕业典礼这个关节点上,实际上是过了人生的一个坎,他们要在这一刻,他们感觉到自己成人了,实际上更像现代生活的一个成人礼。

解说:

去年有媒体在观察了多所大学的毕业典礼后就提出,要警惕大学校长毕业典礼上致辞的负面效应。文章称:典礼性的场合,需要的是庄严感,并不需要听众兴奋的尖叫和挥动荧光棒。这种场合的致辞最好典雅些,并不祈求戏剧性,也不希望你即兴发挥。某种意义上,肃穆庄严的场合,仪式感大于实际内容。

白岩松:

人到中年,回望青春的时候总是觉得人生的确还是该有一些庄重的场合,该有一些有仪式感的地方,总该有一些时刻让自己热泪盈眶,这样的人生才是饱满的。我觉得今年的青年学子以及最近几年的青年学子,通过他们个性的毕业照等等也都是一种在寻找,而我们说倡议“五四”的服装成为今后青年,在进入成人礼一直到大学中间整个拥有礼仪感的这种仪式感的活动当中,中国人特有的一种着装其实也是在希望能拥有某种寻找。不知道这一点,作为北京大学的张教授他的看法是什么,张教授您好,您觉得,此时此刻中国好像我们走的已经太快了,30多年,但是最近能观察到社会好像各行各业都开始有点提醒自己停下脚步寻找一些什么,你觉得在面对我们青年的时候,我们最该帮助他们或者我们也要去寻找一些什么?

张颐武:

我觉得一个是把这种价值观外化成一种形式,这个我觉得仪式感其实就是把自己的价值观,把一个社会最高的追求,凝结为一些象征性的时刻。这个时刻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它是至关重要的,所以这个时刻体验的那种庄重、那种高雅、那种让你自己永远铭记的一种记忆。这个对一个年轻人的成长,对他未来走人生的长路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我觉得大学或者中学在他毕业的那个时刻,是老师、所有师长们目送着孩子走出去的时候,校长的这个致辞实际上是代表着学校,代表着学校里边的所有人给你的一个嘱咐,这个托福或者嘱咐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觉得这样一个仪式,它包含的意义就是让一个社会向上提升,让年轻人向上提升的一个象征性的时刻。所以社会必须要有这样的一些庄重的时刻,才能够把它的价值观更完美地、更好地体现出来。

白岩松:

好,非常感谢张颐武教授给我们带来的解读。谢谢。

其实再次强调,虽然我们今天的节目透过最近几年一系列大学毕业生选择了“五四”青年这样一个服装来当作自己毕业的留影,让我们产生了一种联想,为什么不从18岁成人的时候开始,中国的年轻人就穿成这样,让我们感觉拥有青春朝气,又拥有某种使命感,同时又有一种文化认同这样特有的服装呢?您是否接受呢?今天不过是一个开始,也许会有争论,希望将来会有定论。

   上一页   1   2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央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