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招聘大幕开 始求职方式 突围有道

2011年10月25日09:51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校园招聘 招聘单位 招聘岗位 求职者 招聘过程 招聘人员 求职简历

3

质疑原因:能否反映求职者特点?

行测和性格测试

【案例】 2011届毕业生周淼求职半年,对于简历、笔试、面试、性格测试等诸多求职环节说得头头是道。她说,如今的求职简直比工作还累,工作可能只需要某方面的专业能力,可招聘过程中企业使用的新花样却足以让你整个人被挖个“底儿朝天”。尤其是时常会遇到的行测考试和性格测试。

“行测考试我还可以理解,最起码它能反映应聘者的智商。可是性格测试这种考查方式真的有效吗?能准确地反映求职者的特点吗?”周淼十分怀疑,可无奈的是,这种类似的性格测试在之后的求职中依然屡见不鲜。

两者都是筛选途径

【专家分析】

居阳表示,一般的招聘工作都需要经过若干个环节。行测的考试和性格测试只是从大面上考查和筛选求职者,真正选人还是会结合面试的表现。可以说,行测是考查一个人的智商,性格测试则是依据心理学设计,主要反映求职者情商的测试。这些都是用人单位筛选的重要途径。

而性格测评是怎么设计出来的,究竟是否科学?就业指导专家赵正宝分析,西方的性格测试多是把不同职业的职场人士进行大致划分,比如营销、行政、技术等各行业的人分别具备哪些特质,提炼出一些指标之后,再按照这个指标设计问题,让求职者回答。

他认为,性格测试的应用本身就存在缺陷。一是它在设计时就忽视了职业对于人性格的影响。许多做营销的人,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可能也不是这样的性格,因为从事了这项职业性格才产生了变化;二是大学生刚走出校园的时候,性格相对比较单纯,不够成熟,还需要接受顺境和逆境等多重历练。如果仅用性格测试的结果作为是否接纳这些毕业生的依据,是不科学的。“不过,性格测试环节在整个招聘中不占主流,企业也并未把性格测试结果作为严肃的指标,只是作为参考。”赵正宝补充道。

相关链接

美国:社交网络成“私家侦探”

近日,位于美国加州名为Social Intelligence的网络调查公司引发了巨大争议,这家成立不过一年的新兴企业可以将求职者在过去7年里在线活动事无巨细地呈现在雇主面前。这究竟是帮助企业评判求职者的利器还是对求职者隐私权的侵害?

有反对者认为,企业背景调查借社交网络这一新平台扩张,最终难免曝光求职者与工作业绩无关的隐私信息。该公司CEO马克斯·德鲁克解释,其公司所搜集的均是在网上公开的信息,有近三分之一的信息来自于Facebook、Twitter等主流社交媒体。他还强调,公司只搜索那些公司要求他们搜索的信息,那些有可能导致招聘歧视的信息他们则不会搜索,对于求职者的私密信息是保护的。

华尔街日报7月24日的报道给出了这样的解读:如果雇主因为种族、宗教、婚姻等因素拒绝雇用你的话是不合法的,但是他们通过社交网站背景调查之后,却可以依据他们是否喜欢你的生活态度和道德观来决定是否雇用你。在一项调查中发现,75%的招聘人员曾应公司要求对求职者进行网络调查;美国70%的招聘人员曾因网络调查结果而作出淘汰求职者的决定。

加拿大:动态简历成求职新风向

Vizualize.me是一家位于加拿大多伦多的互联网公司,曾经获得新创企业奖项。在9月底,他们推出了一项简历信息图示化服务。这个Web服务通过导入用户的LinkedIn简历信息,将他们制作成为一个信息图示。这家企业的首席执行官尤金·胡相信,该服务的目标是“通过创建一些更相关、更直观、更具动态的东西来重塑简历,做到这一点的方法之一就是把简历中的文本信息转变为信息图示。”

打开Vizualize.me网站的首页,可以看到这个网站的核心价值:那就是“仅按一个按钮就让你的简历可视化”。该网站CEO表示,目前网站只是集成了Linkedln的信息,下一步有可能集成如facebook、twitter等社交网站的信息。 本报记者 张晓鸽

   上一页   1   2   3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京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