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实施中学校长推荐制,100个学生中今年只有24人被录取
中学校长推荐的100名学生中,仅有24人被上海大学录取,上大昨天公布的这一2009年自主招生总结数据颇耐人寻味——拥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因为没有过一本线,仍然不能以偏才怪才的身份进入自己心仪的大学。在上大昨天举行的2010自主招生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发布会上,25所中学的校长围绕“推荐制”展开热议。他们认为,只有扫清了推荐偏才怪才的障碍,校长推荐制才能回归其本意。
部分偏才不过一本线
上大2009年首次实施中学校长推荐制,七宝中学推荐了一名女生,她热心参与国际公益活动,熟练掌握德语,但是最终只考了465分,离一本线差6分,与她报考的上大德语专业失之交臂,最后选择出国留学。七宝中学校长仇忠海用这个例子,阐述了推荐偏才怪才的风险。
上大给出的数据也可以看出,中学推荐的100名学生中,有39名学生达到一本线,有56名学生达到二本线,另5名学生没有达到本科线。在39名过线学生中,有24名进入上大,另有15名由于上大允许学生A志愿填报其他高校而被录取至其它一本院校。其余没有过一本线的学生,最后都无缘上大。上大曾经申请希望降分录取,但是没有得到主管部门的批准。
“中学校长推荐制把所有矛盾都集中在了校长身上,如果把偏才推荐去了,一旦过不了线,仍是一场空,而一味推荐成绩好的,人家凭实力也能考上,自主招生的意义何在?”七宝中学校长仇忠海手握推荐权左右为难,“不是没有偏才怪才可以推荐,而是不敢啊。”
闸北八中校长刘京海说,自主招生应该把低分高能的偏科人才招进,但是制度设计仍然是进行文化测试,如果能够增加其他指标来考察学生,而不是单纯的文化考试,校长推荐的胆子可能会更大些。
校长不了解偏才怪才
一所实验性示范性中学高三年级组长王老师告诉记者,这几天为了把北大、清华、复旦、上海交大等高校的自主招生表格合理分配,几乎每天都要开几次会,所有校领导、高三班主任都参加,一个一个筛选。
“说是校长推荐制,可是校长不在教学一线,深入了解同学几乎不可能。”一位校长感叹道,如今都在谈教育家办学,如果是一个真正的教育家,应该了解自己学生的特点,并且有独到的判断。但目前中学校长要承担的社会角色太多,要管的事情也太多,整天应付各种检查,参加各类会议,根本没有精力深入班级了解学生。
正因为如此,校长往往只能担当最后签字的任务。一位实验性示范性中学的校长坦言,对学生情况并不了解,座谈、面试也非常麻烦,根据成绩排,成了最省力的办法。仇忠海坦言,“重点中学的偏才怪才,其实已经不太多了,因为经过层层考试,偏科的学生大多已经出局。普通中学里才有更多偏才怪才,但是他们却没有推荐资格。”
高校千人一面让人犯难
在场的几位中学校长都提出,大家都知道要把合适的学生推荐给合适的学校,但目前是光有理念,却无从下手。“我们希望了解不同的高校需要什么样的不同的学生,然后我们会在高一时就开始注重发掘。”刘京海说。
高校千人一面的局面让中学校长为难。上海大学副校长叶志明认为,“大学的人才培养应该是讲个性、讲特色的中餐,中国菜谱的奥妙就在调料的添加,一盘鱼香肉丝,不同饭馆可以炒出不同的味道,但如今的教育,正在逐步变成麦当劳肯德基式的快餐文化,从流水线上产出一样的汉堡包。人才选拔应该是多元的、不拘一格的,如果自主招生也一味讲规范、讲标准、讲程序,就只会变成第二个高考,进一步增加考生负担。”
上海大学常务副校长周哲玮表示,通过自主招生显露出的问题,高校应该思考如何对接中学,对接中学校长,对接中学教育教学改革,对接素质教育。据悉,上大将把学生在高中阶段各种活动中取得的成绩作为自主选拔录取的重要依据,最终实现“多元测评,择优录取”。
本报记者 李雪林
|